本報訊(記者張雙虎)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馬衍偉團隊與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單位合作,提出一種基于非對稱應力場的高密度磁通釘扎中心構建策略,顯著提升了鐵基超導線材的載流性能。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先進材料》。
鐵基超導材料具有上臨界場高、各向異性小、制備成本低等優點,在下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可控核聚變裝置及高場磁共振成像系統等領域具有獨特的應用優勢。高載流性能鐵基超導線材是實現上述高場強電應用的基礎。為獲得高載流性能,需構建高密度納米級磁通釘扎(磁通線被束縛的狀態)中心。由于高溫超導體普遍為非金屬材料,具有本征脆性,在鐵基超導體中引入高密度位錯作為釘扎中心極具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團隊通過施加非對稱應力場,實現了靜水壓力與剪切應力的協同調控,在鐵基超導線材中成功構建了超高密度納米級位錯陣列,作為有效釘扎中心顯著增強了強磁場下的磁通釘扎力,使鐵基超導線材臨界電流密度大幅提升。其中,10特斯拉磁場下鐵基超導線材臨界電流密度達到4.5×105A/cm2,是此前報道最高值的3倍;在30特斯拉下仍保持2.1×105A/cm2,創造了鐵基超導線材載流性能新紀錄。 “這為鐵基超導材料磁通釘扎提供了新手段,為其他剛性功能材料中位錯結構調控提供了新途徑,有望成為一種高性價比的鐵基超導線材規模化制備方法。”馬衍偉表示。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13265 《中國科學報》 (2025-08-28 第3版 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