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日報
“完成更新改造的16套三氯氧磷生產裝置已經全部投產,產能比過去提升了6%—7%。”說起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老舊裝置改造,淮安華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峰給記者算了一筆安全賬、效益賬,160多萬元的改造總投入,政府補貼了23.3萬元,剛好覆蓋關鍵安全設備的采購成本。
政府補貼政策及時,與企業提升安全的意愿相契合,推進老舊裝置改造的速度加快,比預計時間提前半年完成。李峰的獲得感,正是江蘇在化工和危化品企業老舊裝置更新改造工作中,以改革激勵撬動企業內生動力的鮮活例證。
早在兩年前,江蘇就在全國率先啟動化工和危化品企業老舊裝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動,重點排查化工生產企業、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企業的主要反應器等設備設施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未規定設計使用年限但實際投產運行時間超過20年的裝置。
頂層設計轉化為落地實踐的關鍵,在于構建一套可持續、能見效的支持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作出重要部署后,江蘇加大排查力度,新排查出171家、430套老舊裝置,目前已全部啟動更新改造,其中已完成247套。
越是重大的改革,對關聯度、協同性的要求也就越高。江蘇打出“精準補貼+杠桿撬動”改革組合拳,安排共計4億元專項資金,面向更新改造項目予以資金扶持,撬動企業投入改造金額約240億元,撬動比例高達1∶60,讓更多企業有底氣、有動力投身更新改造。
更新改造,絕非簡單的“以舊換新”,而是技術迭代的契機。金陵石化煉油二部安全環保室主任雍偉翻開數據記錄,向記者介紹,“以溶劑油裝置更新改造為例,在加熱爐改造中,新增了低氮燃燒器,這一舉措便可將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下降約60%,讓裝置運行更綠色環保。”而這樣的技術升級,也被納入補貼的主要范圍——采用連續化、自動化、綠色化等生產技術及高效工藝與低(無)泄漏生產設備,實施老舊裝置更新改造和新技術應用,提高生產裝置穩定性、設備可靠性、工藝安全性、技術先進性、產品高端化,從而進一步激勵企業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
“過去控制室不滿足抗爆要求,安全風險高。”在金陵石化工作20多年的煉油二部第二工區主任朱欣榮,親身感受到了危化設施裝置“煥新”后的變化。在溶劑油裝置新建控制室,記者看到了防爆門、防爆墻等安全設施,嶄新的視頻監控大屏上顯示著裝置的實時監控情況。“一旦裝置發生險情,操作人員可在抗爆結構的操作室中緊急避險,保障人身財產安全,提升裝置安全指數。”朱欣榮說。
裝置更新改造不僅提升了本質安全水平,生產效益也有了顯著變化。金陵石化改造升級的烷烴吸附分離裝置完善項目去年10月投產后,正己烷產品的生產純度從過去的85%提升到99.5%以上,年產能可達4.7萬噸。“高純度正己烷在醫藥中間體制備行業有著重要應用,我們的產品線讓金陵石化成為全國首家以石油為原料生產高純度正己烷的企業。”中石化金陵石化副總經理夏民說。
為確保改革紅利精準浸潤企業發展土壤,江蘇在強化資金扶持的同時,還同步優化企業申報補助的流程。對于更新改造已完成的項目,提供支出明細和相應票據復印件即可申請補助資金;對于在建項目,企業完成資金投入或實際投入達1億元后,即可提出補助申請。對列入清單并發生實際支出,且符合本地區資金使用方案以及撥付條件的項目,2個月內完成資金撥付。
更新完成不是終點,長效監管才是關鍵。為實時掌握企業設備設施管理情況,江蘇還推動572家重大危險源企業建立使用“五位一體”信息化平臺,每年滾動摸排到期老舊裝置,督促企業開展辨識評估,建立老舊裝置動態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4億元專項資金撬動的不僅是240億元的改造投入,更是化工行業向安全+高效+綠色轉型的加速度。”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說,從“要我改”到“我要改”,從“被動達標”到“主動升級”,這場老舊裝置更新改造的“攻堅戰”,正讓江蘇化工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盧曉琳 陳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