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5年中國甲醇產業大會在廣西欽州舉行,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在會上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厚植和提升甲醇產業核心競爭力》主旨講話指出,由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摩擦加劇、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因素造成的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帶來的影響持續加深。國內方面,長期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結構性矛盾集中顯現,內需不振、預期偏弱等問題仍然存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我國甲醇行業發展既有挑戰也有機遇。 談到我國甲醇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顧宗勤分析指出,一是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不確定性上升。2025年,全球通脹有望繼續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5年全球通脹漲幅將由2024年的5.7%回落至4.2%。受通脹放緩支撐,主要經濟體普遍會進入降息周期,世界經濟有望實現溫和增長。但由于貿易限制措施增多、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債務高企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金融的影響交織疊加,經濟增長前景面臨的下行風險較大。2025年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發布一系列關稅措施,對全球貿易復蘇帶來巨大挑戰,加大世界經濟下行風險。 二是全球能源版圖加速重構。目前國際能源格局處于深度調整中。2024年傳統化石能源中,石油和煤炭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分別降至0. 8%和1%,并且石油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首次降至30%以下。原油價格中樞下移的趨勢可能仍將持續。從全球能源需求的結構來看,電力需求增長強勁,電力需求增量占到了全球能源需求總增量的五分之三。可再生能源成為滿足新增電力能源需求增長的主力。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統計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新增585吉瓦,占全球新增電力裝機容量的92. 5%,年增長率達到15. 1%,創下歷史新高。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球總發電量的32%,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著清潔能源加速重塑。 三是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發展成績顯著。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裝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從發電到儲能、消納環節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已全球領先,產業鏈完備,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經濟性顯著提升,與煤制氫相比將具備競爭力,為傳統甲醇行業與新能源耦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并為綠色甲醇項目落地實施奠定基礎。 四是化工行業“內卷式”競爭激烈。近年來,我國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壓力較大,全行業連續兩年利潤總額同比降低。甲醇行業已連續多年延續低迷市場行情,盡管近期效益有所改善,但“內卷式”競爭尤為激烈。一方面,面對供給能力充裕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部分企業“低價搶量”“以價換市”,擠壓了企業利潤空間乃至虧損,影響了企業和行業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企業不顧自身實際,重復建設,缺乏差異化競爭優勢,加劇了同質化競爭。全行業要在政府引導下,與企業一道,采取多維度措施,破除“內卷式”競爭困局。 顧宗勤表示,展望未來,我國甲醇行業已經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既充滿了巨大挑戰,也迎來了發展機遇。為圓滿完成“十四五”發展目標,全行業要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以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抓手,努力推動我國甲醇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