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煉油企業如何在城鎮人口密集區危化品企業搬遷中實現轉型升級?山東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源股份)給出的答案是:減油增特、減油增化、減油增材,即在關停煉油裝置后上馬30萬噸/年針狀焦裝置,在針狀焦原料拓展、硅碳復合鋰電負極材料、改質瀝青、第三代半導體、特種石墨等前沿領域展開聯合攻關,實現從地煉到高端碳材料的“轉身”。
自主研發的接頭焦性能比肩國際頂尖水平,打破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全球首創的超臨界萃取戊烷脫瀝青技術,讓產品質量與效益雙提升;高端電極原料量產終結了國外對中國這一領域的壟斷……記者近日來到恒源股份時,王有德董事長告訴記者,30萬噸/年針狀焦項目因打破國外對中國高端電極原料的壟斷已成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綠色發展的典范。
搬遷前擁有35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的恒源股份,在2019年率先響應國家及山東省政府產業政策的要求,邁出了“斷舍離”第一步——將全部煉油產能指標整合到山東裕龍石化有限公司,成為山東省首批完成產能轉移的地煉企業,并從此舍棄了傳統煉油工藝。
據山東省臨邑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搬遷企業轉型成功與否,產品選擇和戰略路線至關重要。以油系碳材料綜合開發為戰略定位,向超高功率石墨電極、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等高精尖領域延伸,讓恒源股份走出了一條高質高效的綠色發展之路。
那么,碳材料的方向是如何選定的呢?“緣于扎實的調研論證。”王有德告訴記者,“原料靠進口、產能有集中上馬苗頭的項目我們不再考慮,一定要鎖定有市場前景、有產業鏈優勢的項目。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對碳材料有了再認識,最終鎖定了這一技術含量高、進口替代潛力大的領域。”
在確立以高端碳材料為核心的新產業發展方向后,恒源股份在搬遷中穩扎穩打搞轉型。2022年2月,啟動退城入園暨針狀焦高端碳材轉型升級項目,建設山東省單體最大規模的30萬噸/年針狀焦生產裝置;2023年12月,項目產出第一塔高端針狀焦,公司由此在山東省率先完成從“煉原油”到“煉材料”的賽道切換;2025年,公司首創的超臨界萃取戊烷脫瀝青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自主研發的接頭焦產品關鍵指標達到甚至超過國際頭部企業高端優質焦標準。
如今,恒源股份的轉型成效持續顯現:戊烷脫瀝青技術將瀝青收率從25%降至10%以下,聯合超臨界萃取裝置進行創新技改與工藝優化,年節約成本約2億元;自主研發的接頭焦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進口替代,也為下游企業降本增效創造了空間;依托境外上市公司平臺,碳材料產品已打入歐洲市場,2024年境內外銷售收入達438億元。
從35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的傳統煉廠轉型成為30萬噸/年針狀焦裝置撐起的高端碳材基地,并與園區下游企業構建供應鏈,以鏈條帶動一體化發展,恒源股份的這一蛻變正是地煉轉型的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