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精品电影_91看片一区_日日夜夜天天综合

當前位置 > 首頁 > 有機 > 市場分析 > 正文內容
天然氣:為能源轉型“架橋鋪路”
文章來源:中國化工報      更新時間:2025-06-10 14:16:18
        近年來,天然氣因其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重要價值,在全球范圍內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近日,多位專家向《中國化工報》記者表示,天然氣的價值不僅在于減排,更在于保障能源安全、構建能源韌性,同時還可為可再生能源與新興技術鋪路,而多元化供應、技術合作與區域協同,將成為未來構建能源韌性的關鍵抓手。
 
        擔綱能源轉型“關鍵橋梁”
 
        “天然氣碳強度較低,在所有化石燃料中最具增長潛力。”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主管合伙人沈瑩表示,天然氣具有保障能源安全、降低環境影響的作用,將在能源轉型中期繼續擔綱“關鍵橋梁”,并將成為能源結構長期持續的重要組成部分。
 
        沈瑩指出,其一,天然氣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有助于能源多樣化,可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安全。擁有天然氣儲量的國家可以借此增強其經濟韌性,提高能源供應的穩定性,特別是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或自然災害導致某些能源供應中斷的情況下。她說:“如最近歐洲停電事件,天然氣的可用性提供了額外的安全保障。這種靈活性有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加快能源結構的優化。”
 
        其二,與燃煤發電相比,使用天然氣可減少約50%的二氧化碳排放。天然氣發電廠還可以作為靈活的調峰電源,在可再生能源供應不足時快速補充電力,減少對傳統高排放能源的依賴。同時,在向清潔能源系統過渡的過程中,天然氣可以支持新興的清潔技術,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等,為實現凈零排放目標鋪平道路。
        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EMA)局長潘國強在SIEWConnects@Beijing 2025專題研討會上表示,2010年以來,全球“煤改氣”措施已累計減少5億噸碳排放,相當于削減2億輛汽車的年排放量。東盟國家中,半數成員國的電力供應40%依賴天然氣,而新加坡95%的電力來自進口天然氣。“天然氣不僅是過渡燃料,更是能源安全的基石。”他說。
 
        殼牌預測顯示,受工業減排與經濟增長驅動,2040年全球LNG需求或將激增60%。從地域來看,這一增長主要由亞太地區需求驅動。Rystad Energy數據顯示,2023年,亞洲90%的液化天然氣(LNG)需求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泰國。
 
        而從應用場景來看,沈瑩介紹說,2023—2030年,電力等行業對于天然氣的應用比例增長約為1%,工業部門的增長率則可達到3%。她表示:“我們已經看到天然氣被廣泛應用于工業部門,特別是化工、水泥和鋼鐵等行業。”
 
        中國天然氣產業勢頭強勁
 
        目前,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態勢強勁,資源儲備與基礎設施建設為其提供了堅實支撐。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執行董事、院長竇立榮在第29屆世界燃氣大會“中國天然氣發展前景展望”時事辯論論壇上指出,2024年我國天然氣產量達2465億立方米,位居全球第四,其中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盆地及海域四大氣區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產量。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產量突破1000億立方米。
 
        我國石油煤巖氣大規模開發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國資委數據顯示,2024年產量達23億立方米,預計未來5—10年將突破百億立方米。竇立榮表示:“中國石油作為國內天然氣行業重要供應商,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已構建多元化進口通道,為保障供應安全夯實了基礎。”
 
        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申能(集團)董事長黃迪南表示,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管道網絡之一。同時,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大,隨著“煤改氣”等環保政策深入推進,我國天然氣產業正面臨極大發展機遇。
 
        “目前,我國發電用氣占天然氣總需求量不足3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中國天然氣業務總裁辜子珊提到,埃克森美孚持續看好LNG產業前景,未來將重點關注全球LNG下游投資機會,并計劃在中國市場從單純貿易合作向下游銷售業務延伸,深度參與中國天然氣產業鏈發展。
 
        普標全球大宗商品中國天然氣和LNG市場研究總監盧瀟指出,預計我國天然氣需求將從去年的4220億立方米增長到2030年的5700億立方米,并繼續增長,達到約6200億立方米的峰值。
 
        “過渡”之旅并非一帆風順
 
        盡管如此,天然氣的“過渡”之旅也并非一帆風順。伍德麥肯茲亞太分公司副主席Joshua Ngu認為,天然氣需求能否持續增長還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電力領域的用氣量將成為關鍵變量,且受煤電與氣電博弈、儲能技術突破以及電力市場化進程等因素影響。
 
        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耀予認為,目前全球能源系統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給LNG市場帶來了風險。“2025年中國LNG的進口量可能會比2024年減少500萬~600萬噸,或許下半年需求會有所回升,這取決于交易雙方關稅以及中國有關政策實施的時間和成效。”
 
        而從國內來看,黃迪南指出,目前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能源安全壓力較大,對外依存度仍處于高位;二是價格市場化改革亟待深化;三是新能源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了較大的競爭壓力。
 
        竇立榮則談到,我國天然氣資源多分布于地質條件復雜區域,開采難度大、成本高,特別是頁巖氣埋藏深度普遍超過3500米,技術和成本壓力顯著。
 
        盧瀟指出,盡管天然氣已經在國內工業領域有廣泛應用,但從數據來看,整體工業終端能源消費僅為10%,相比之下,煤炭的滲透率仍接近40%。“未來五年全球LNG在建產能約2億噸,2030年可能面臨3000萬噸供應過剩。低價環境或刺激國內進一步‘煤改氣’需求,但中國需求增長仍受制于與煤炭的價格競爭。”盧瀟說。
 
        面對挑戰,專家們普遍認為,需多方發力、共同破解。竇立榮呼吁加強勘探開發技術創新,推動數智化轉型,以提高開采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辜子珊建議推行熱值計量體系,以此優化能源定價機制,進一步增強天然氣的市場競爭力。
 
        “綜合來看,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機遇遠大于挑戰。”黃迪南表示,在申能運營的880萬千瓦上海本地電力裝機中,燃氣機組占比近40%,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雙調峰”作用。未來,隨著電網峰谷差的進一步擴大,天然氣發電的靈活調節優勢將愈發凸顯。雖然面臨來自新型儲能技術的競爭,但天然氣在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中的基礎性作用不可替代。
 
        以多元化提升供應鏈韌性
 
        在此基礎上,專家提出,能源的多元化供應、技術合作與區域協同,是構建能源韌性的關鍵抓手。
 
        “當前,地緣政治影響造成全球能源市場動蕩不安。從供應鏈視角來看,應對地緣政治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自身能源系統的韌性。”Joshua Ngu指出,鑒于工業用氣與民生用氣將保持剛性增長,每個國家都需要多元化、可替代的天然氣供應來源。
 
        我國正通過多元化能源結構和技術創新提升能源韌性。”華能國際電力股份公司董事長王葵提出三條建議:一是強化區域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跨境電網、天然氣管道等關鍵設施建設,形成區域能源安全網;二是推動技術創新與標準協同,促進各國在儲能、智能電網、碳普及、氫能和高溫氫堆等領域的合作,研發與應用推廣;三是完善能源應急與市場機制,建立區域性的能源儲備與應急協調機制,同時探索更靈活的電力市場交易模式,以應對突發的供需波動。
 
        沈瑩表示,當前,亞洲作為全球能源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正在通過擴大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區域能源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去年12月,我國單管輸氣量最大的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年輸氣能力增至380億立方米,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新加坡計劃于2028年前建成第二座LNG接收站,總吞吐能力提升至1500萬噸/年,并通過政府全資成立的新加坡天然氣公司集中采購。
 
        “中國LNG終端產能的顯著增加是其能源轉型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將對亞洲乃至全球天然氣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沈瑩說,“中國終端產能的提升將進一步鞏固亞洲在全球LNG市場的主導地位,吸引更多的供應商與中國簽署長期供應協議,促進全球LNG貿易的活躍度,穩定LNG價格,促進區域能源合作。”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审旗| 六枝特区| 莎车县| 潞西市| 石狮市| 汝城县| 保靖县| 阿克| 嘉义市| 余庆县| 和林格尔县| 邳州市| 垫江县| 大宁县| 平江县| 吴忠市| 松原市| 嘉义县| 佛教| 突泉县| 东阿县| 罗江县| 四会市| 浙江省| 怀远县| 沙洋县| 长岛县| 沛县| 泊头市| 云南省| 周宁县| 塔城市| 红安县| 南京市| 双峰县| 太原市| 梓潼县| 得荣县| 大宁县| 溧水县|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