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競爭新優勢
近日,在國際油價整體呈現上漲態勢的大背景下,中國海油、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以下簡稱“三桶油”)2024年度財務報告引能源界矚目。數據顯示,“三桶油”合計實現了歸母凈利潤超過3529億元,日均盈利達9.7億元。這一業績顯示出中國石油行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以及在能源轉型背景下的韌性。在傳統油氣業務保持穩健發展的同時,“三桶油”正以空前的力度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年報披露,通過構建“油氣+新能源”雙輪驅動發展格局,3家企業在風電、光伏發電、地熱能、氫能、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等業務領域形成突破性進展。綠色競爭新優勢逐步成型的同時,獨具特色的轉型之路不僅為傳統油氣業務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整個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范式。
構建光伏產業新范式
盡管相較于國內發電集團在光伏產業的布局,“三桶油”起步較晚,但依托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協同優勢,在光伏領域展現出后來居上的態勢。通過“資本+技術+場景”的創新組合,正重塑新能源產業生態格局。
中國石油2月啟動的9.6GW光伏組件集采項目,創下國內油氣企業光伏采購規模之最。值得注意的是,該招標明確要求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技術(TOPCon)、背接觸電池技術(BC)、晶體硅異質結電池技術(HJT)3種技術路線并行推進,這種“技術沙盒”試驗模式,既規避了單一技術路徑風險,又為未來規模化應用儲備最優解決方案。“TOPCon、BC、HJT”三駕馬車并行的技術布局,展現了央企在能源革命中的創新魄力,對BC、HJT等前沿技術產業化進程產生強力催化作用。
中國石化則充分發揮其3.2萬座加油站、近千個油田礦區的場景優勢,于2024年6月啟動“萬站沐光”行動方案。規劃到2027年,在油氣礦區、石油石化工業園區及加油站等新建設光伏站點約10000座。這種將傳統能源終端轉型為綜合能源服務站的做法,為全球能源零售業能源轉型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在海上光伏這片新興藍海,中國海油依托其海洋工程優勢實現彎道超車。2024年6月投運的蓬萊油田太陽能發電項目,創新性實現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在海洋場景的突破。該項目通過定制化抗腐蝕組件和模塊化安裝工藝,使光伏系統兼具發電、建筑防護、節能降噪等復合功能,為深遠海新能源開發提供了中國方案。
鍛造綠氫產業新優勢
氫能作為最具降碳競爭力的能源形式之一,正逐步成為世界各國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三桶油”作為石化行業領軍者,在產業鏈結構、資源、技術儲備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同時憑借成熟的制氫用氫、氣液儲運經驗和危化品儲運管理資質及完善的銷售系統,以及一定的氫能消納能力,在我國氫能產業發展中占據先機。
中國石化新疆庫車2萬噸/年綠氫項目,是我國首個萬噸級綠氫煉化項目。該項目首次貫通了光伏發電、綠電輸送、綠電制氫、氫氣儲存、氫氣輸運、綠氫煉化等綠氫生產利用全流程,對煉化企業大規模利用綠氫、實現碳減排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應,為國內可再生能源制取綠氫大規模工業化應用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案例。
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已有4個正在推進的綠氫項目,其中規模最大的中國石油青海油田海西100萬千瓦風光氣氫項目,是中國石油首個萬噸級綠氫項目,電解水制氫規模10萬Nm3/h,如果按每小時制氫能力10萬立方米來計算,每年可生產氫氣10萬噸左右。
中國海油在海洋氫能領域的突破亦具戰略意義。其主導的全球最遠液態氫海運示范項目,成功將歐洲液氫經由大西洋至好望角再到馬六甲海峽,最終抵達深圳鹽田港,完成首船噸級以上液態氫長距離跨洋運輸,開啟了我國在氫能長距離跨洋運輸領域的新篇章。
深化戰略合作新維度
在能源轉型進程中,“三桶油”與隆基綠能的深度協同,雙方通過“技術研發+場景應用+資本聯動”的三維合作模式,正在重塑新能源產業生態。
在技術合作層面,隆基綠能為“三桶油”重點項目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隆基綠能提供了16套堿性電解槽及氣液分離、氫氣純化裝置等,系統的制氫能力和鈍化能力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在戰略協同方面,隆基綠能與“三桶油”的合作范疇從單一產品供應,已擴展到EPC總包、智慧運維等全鏈條服務:2025年隆基綠能在中石油9.6GW集采中斬獲28%份額、在中國石化2024年度1.7GW招標實現全標段領跑、在中國海油500MW光伏集采中成為獨家供應商。
值得關注的是,傳統能源企業與民營企業的深度合作,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動力。這種合作不僅能夠實現資源互補:傳統企業提供場景、資金和產業經驗,民營企業貢獻技術創新與市場靈活性;更能夠加速低碳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形成“國企引領方向、民企突破技術”的協同創新模式。以“三桶油”與隆基綠能的合作為例,這既解決了傳統能源企業在光伏領域的經驗短板,又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規模化應用場景,最終實現“1+1>2”的產業升級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