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能源轉型趨勢和能源格局深度調整,近年來,國際大石油公司積極推進戰略轉型,對全業務鏈進行低碳化、零碳化變革和負碳化創新,加大新能源業務的開發力度,以實現低碳業務和傳統油氣業務之間的協同發展和公司價值最大化,向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發展。
從近年的投資決策看,傳統能源巨頭對新能源的態度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去年,埃克森美孚以超1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美國阿肯色州南部Smackover儲層12萬英畝土地的開采權。該儲層可能含有400萬噸碳酸鋰當量,足以為5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此舉意味著埃克森美孚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埃克森美孚見證了傳統能源的百年風云,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70年成立的標準石油公司。早在20世紀70年代,埃克森美孚就開始關注新能源的發展,瞄準了比鉛酸電池、鈉硫電池性能更佳的鋰電池。但由于當時遲遲無法解決動力電池重量偏重、續航偏短的難題,需要不斷地砸錢進行研發以及對市場的培育。作為鋰電池的先驅者之一,埃克森美孚因為患得患失湮沒于歷史,如今再度入局,渴望成為新能源的旗手。
雪佛龍也加快了能源轉型的步伐。2022年,其以3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生物柴油制造商可再生能源集團。這是該公司迄今為止在替代能源領域最大規模的收購。在氫能方面,雪佛龍一直是零售灰氫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每年生產約100萬噸灰氫。2023年,雪佛龍在低碳可再生業務投資計劃達到20億美元,增加幅度在50%以上,并計劃未來8年投入10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燃料、氫能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業務。
油服行業的斯倫貝謝,早在2021年就已經投資鋰技術,2022年與Gradiant合作生產可持續電池級鋰化合物。
在能源轉型的路上,歐洲國際石油公司以多種方式拓展新能源業務,從單一的化石能源到風光氫多元化,向著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已見雛形。
3月14日,殼牌在其官網更新發布了《能源轉型戰略2024》。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共計剝離約1000個加油站點(包括合資企業),重點擴建電動汽車充電網絡。目標是到2030年,將旗下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從現有的5.4萬個增加至20萬個,也意味著殼牌每年將新增大約2.5萬個充電樁。殼牌表示,在實現氣候目標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其確定的到2030年將直接和間接碳排放與2016年相比減半的目標,到2023年年底已經實現了60%以上。
2022年以來,道達爾能源也頻繁出手,并購新能源企業,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增加至目前的近17吉瓦。去年5月,道達爾能源更是斥資16億美元收購CEG50%的股份。這是其在美國可再生能源領域作出的最大一筆投資。收購完成后,道達爾能源在美國的可再生能源資產組合將超過25吉瓦,在美裝機量將超過其全球裝機總量的25%。
英國石油公司(BP)也不甘落后。2023年12月,國網分布式(北京)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北京碧辟新能源有限公司,并由碧辟新能源科技(廣州)有限公司100%控股。收購方是BP的電動汽車充電業務子公司。被收購企業此前擁有44座充電站、11座換電站,包括1200個直流樁以及360個交流樁。收購完成之后,BP在北京地區的充電市場占有率直接提升至行業前三。2024年1月18日,BP與中國石化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深化雙方在新能源汽車充電和相關領域的布局。BP正逐步加大在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的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