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弘揚閔恩澤科學家精神學術論壇上,多位院士專家認為,材料革命是新一輪石化產業變革的充要條件,石化產業應結合材料發展格局、短板等,有所側重地加速材料科技創新。
科技突破加速產業變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陳建峰表示,我國化學工業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就是新材料“卡脖子”。他認為,針對有機材料,實現材料結構精準調控是重點;針對無機材料,實現材料高性能化是重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州國家實驗室主任徐南平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交匯期,新材料將成為產業變革的引擎。科技競爭、社會進步等對我國面向未來發展戰略的材料提出要求。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洪流中,我國必須把新材料擺在產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以材料科技的突破加速產業變革。
產業布局應有所側重
“目前,全球新材料產業競爭格局初顯,各國形成差異化發展態勢。”徐南平指出,中國的優勢在于稀土功能材料、人工晶體材料、先進儲能材料等。對于材料領域未來布局方向,世界各國和不同地區發展戰略各有側重。到本世紀中葉,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我國必須解決國家安全(生存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展權)、搶占未來科技與產業制高點(未來主導權)這“三權”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化股份公司總工程師謝在庫表示,國內新能源行業高端石化材料涉及50種左右,自給率為60%至70%,需求規模近300萬噸。他指出,材料變革重點布局高端高值及其復合材料、精細化工、生物基材料以及塑料循環。
需加快相關技術創新
對以上問題,行業該如何做?謝在庫建議:對于高分子材料,應注重材料性能、碳基結構、生產工藝,根據市場對材料性能的需求和結構與性能的科學認識,合理設計碳基結構;對于節能分離材料,應通過對材料組成、結構的科學設計與優化,構建快速、精準的傳質通道;對于可回收材料循環利用,應加強生態設計、提高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提升合成材料的性能,從而減少塑料使用量或延長材料使用壽命。
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明豐表示,石科院攻克了功能性尼龍聚合材料等技術,打通了己內酰胺—尼龍6/66、環氧丙烷—聚醚、環氧氯丙烷—環氧樹脂產業鏈,實現了新聚合材料技術、聚合材料新單體的高值化發展。未來,石科院將致力于構建高端碳材料庫,打造電化學高端碳材料技術平臺,實現國產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