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市場對墨西哥灣天氣的擔憂推動國際油價上漲。WTI原油期貨價格較前一日上漲1.53美元/桶,收于63.58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33美元/桶,收于66.44美元/桶。從2月中旬站上60美元/桶以來,國際油價已經連續3個多月在60~70美元/桶之間變化。5月17日,在市場一片看好的預期中,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曾上漲至近兩年的高點(69.46美元/桶)。 一些機構觀察到,當下原油供應和需求的關系有轉換的趨勢。5月12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市場報告稱,目前全球原油過剩基本出清。過去一年來,歐佩克+大力限制產量,加上全球石油需求回升,使得去年高企的全球原油庫存顯著下降。今年3月,經合組織國家商業原油庫存下降到29.5億桶,比過去5年平均庫存水平僅高出170萬桶。國際能源署還認為,庫存有望繼續下降。歐佩克也表達了同樣的樂觀,預計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同比增長595萬桶/日,全年原油需求量為9650萬桶/日。
5月初以來,國際油價已經上漲4%,這主要得益于原油需求的強勁復蘇。歐美多國重新開放邊境,相繼解除旅行禁令。在美國,國內航班發送量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8成,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的數據顯示,5月16日通過美國機場安檢的乘客激增至185萬人,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新高。這推動了航空燃油市場需求的恢復。全球疫苗接種范圍擴大,讓人們看到世界經濟恢復正常秩序的希望,也進一步提升了市場信心。這種樂觀信心甚至蓋過了印度疫情惡化帶來的利空。
全球石油需求穩步恢復的同時,供應端不斷壓減產量,加快了市場供需平衡。過去一年,石油市場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沖擊,以歐佩克+為代表的傳統產油國加大減產,2020年5~12月,嚴格執行770萬桶/日的減產計劃,減產執行率超過100%;2021年以來,繼續維持720萬桶/日的減產規模,并且以后每月減產規模的調整不超過50萬桶/日。4月27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決議指出,自2020年5月實施減產行動以來,歐佩克+累計減產26億桶,為穩定國際石油市場做出了積極貢獻。
而在非歐佩克國家,也出現油氣勘探開發投資不斷萎縮,從而影響供應量回升。近年來,在低油價影響下,全球油氣項目投資都處于低谷。2014年全球油氣項目投資為8000億美元,2015年以后降到5000億美元,2020年疫情影響下更是一度下探到3300億美元。今年上游投資稍有恢復,但是仍然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在能源轉型和碳中和愿景下,許多國際大石油公司加大了可再生能源和碳減排的投入。睿咨得能源甚至警告稱,國際大石油公司現存探明儲量將在未來15年內耗盡。
在5月12日的報告里,國際能源署明確指出,隨著進一步去庫存,今年下半年原油供應量增長恐不及需求量增長。這也引起了市場對未來供應偏緊態勢的擔憂。5月以來,布倫特油價多個交易日出現了現貨溢價,反映了這一預期。
全球原油市場供需之間的博弈復雜而曲折。雖然目前出現了需求回暖的跡象,但還遠沒有達到供應緊張的程度。過去幾年,原油市場供應寬松成為常態,供需短時間內能否逆轉,要看各方力量的博弈,也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
隨著油價上揚,供應端也已經開始蓄勢增產。4月底,歐佩克+就已經著手制定逐漸縮小減產規模的方案,同意5月日均增產35萬桶,6月再日均增產35萬桶,7月日均增產大約44萬桶。而隨著當前美國與伊朗的談判進展積極,伊朗在制裁解除后有望回歸原油市場,預計將為市場增加150萬桶/日的供應量。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頁巖油也在積極恢復產能。貝克休斯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當周,美國國內活躍鉆機數量增長至455臺,同比增加了137臺。美國能源信息署指 出,2020年5月,美國國內原油產量跌至1000萬桶/日,今年隨著油價回升,產量已經回到1100萬桶/日。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只需要WTI油價保持在55美元/桶,到2022年底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就有望增長到1220萬桶/日。
而當下市場需求的增長勢頭在未來也有可能遇到“天花板”。當前疫情還遠未結束,世界經濟對石油需求增長的支撐能否持續,還存在變數。從長遠看,在各國能源去碳化的政策推動下,交通領域電氣化的速度加快,會很大程度影響未來10年原油需求的增長勢頭。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睿咨得能源預測,2026年全球原油消費量可能達峰,比之前預計的2030年更早。不過,睿咨得能源還指出,達峰以后全球原油需求量仍將維持在1億桶/日的水平,并將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可見,隨著今年全球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需求和供應都在恢復,只是可能步伐并不一致。在博弈中,市場出現或緊或松,油價震蕩,但總體看,市場基本面不太可能出現劇烈變化。對于傳統油氣企業來說,不應盲目樂觀或悲觀,只有順應市場形勢,把握市場需求,加快企業自身業務轉型,才能一次次度過行業和市場的漲落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