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全球90億噸塑料垃圾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大多數最終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流入環境中。“白色污染”已成為全球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在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強調,應加大對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推廣和使用力度,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污染”問題。
鄭月明說,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堆肥環境下可以自然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對自然環境不會形成任何壓力,是替代常規塑料產品的最佳選擇之一。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出臺了限制塑料使用的政策或法令,通過對塑料袋征稅、自愿協議、全面禁令等方式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自2008年6月1日起,中國部分地區開始實行“限塑令”,效果并不明顯。目前,國內市場上主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PBAT)、聚羥基烷酸酯(PHA),但產品市場尚未完全打開、表觀消費量少。 鄭月明建議,首先,國家要制定法規,鼓勵從業者和消費者使用綠色環保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一次性塑料包裝、購物袋、食品包裝、農用地膜等領域制定限制使用塑料。 其次,遴選擁有核心技術、能帶動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再次,參照發達國家標準并結合我國國情,制定生物可降解材料產品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市場引導和宣傳,完善監管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