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巴斯夫位于德國路德維希港的TDI工廠重新全面啟動,這一市場正從持續的供應緊張狀態轉向產量過剩,后市全球TDI市場價格將下跌,相關裝置的開工率也將隨之下降。
巴斯夫年產30萬噸的TDI工廠2015年年底投產后,2016年11月由于反應器受損,不得不停產。隨后該廠的TDI裝置改用小反應器進行間歇式生產,產量大大減少。該廠和沙特阿拉伯薩達爾(Sadara)公司年產20萬噸的裝置一直很受市場關注,人們原本期待在2014~2016年其他TDI裝置關停時這兩套裝置能夠滿足市場供應。
然而,巴斯夫和薩達爾的TDI裝置未能如期平穩投產,加上一系列其他的停工和不可抗力事件加劇了全球TDI的供應緊張局面,導致全球TDI價格飆升,與原料甲苯的價格差距拉大。直到今年6月,隨著巴斯夫在德國的TDI裝置受損部件修好開始重新全面啟動,才引起市場價格下行。該廠占全球每年約300萬噸TDI產能的10%左右。
ICIS的咨詢師Rob Peacock指出:“如果巴斯夫在德國路德維希港的TDI裝置負荷提高到80%或以上,隨后進入市場銷售2~3個月,歐洲和中東的市場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薩達爾工廠產量也大增的話,肯定將對中東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TDI市場高度集中,5大生產商占據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巴斯夫和科思創是全球最大的兩家生產商。巴斯夫首席執行官薄睦樂近日表示:“全球TDI市場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狀況頻出,現在正在恢復正常。我們在全球有大量供應,當然必須調整我們的交易量。”該公司首席財務官Hans-Ulrich Engel補充稱:“異氰酸酯的交易正趨于正常化,其上升周期要比預期的更長。亞洲TDI裝置的利潤率下個月可能會正常化。”
擁有全球30%市場份額的科思創,受益于TDI市場極端供應緊張局面,2017年聚氨酯板快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 )大增151%,達到逾22億歐元。這樣的局面將隨著巴斯夫TDI工廠的全面投產,市場供應趨于正常化而難以再現。
7月26日,科思創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業績情況。盡管有跡象顯示,部分聚氨酯產品的高價格開始回歸正常,得益于上半年的高價行情,該公司仍將2018年的業績預期上調至2017年的水平之上。科思創表示,目前有跡象顯示,某些產品領域的市場價格正在正常化,尤其是軟泡塑料前體T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