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團隊宣布成功研發出一種基于鈉離子技術的新型環保電池,其能量密度較傳統鋰電池提升近300%,且成本降低40%。這一成果被業內視為新能源領域的重大突破,相關論文已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自然·能源》。
當前全球新能源市場競爭激烈,電池技術是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的核心瓶頸。此次研發的鈉離子電池不僅解決了鋰資源短缺問題,還通過創新電解質配方大幅提升安全性能。團隊負責人張教授表示:“該技術已進入中試階段,預計兩年內實現商業化應用。” 技術亮點與行業影響 1. 環保優勢:鈉資源豐富且無污染,生產過程碳排放降低60%。 2. 經濟性:原材料成本僅為鋰電池的1/3,有望推動電動汽車價格下降。 3. 應用場景:除汽車外,可廣泛應用于電網儲能、無人機等領域。 清華大學能源研究院李研究員指出:“此項技術若規模化落地,將重構全球電池產業格局。”消費者更關心實際體驗,網友熱議:“續航焦慮終于有解了!”“期待早日量產!” 目前,多家車企已與研發團隊接洽合作。政府相關部門表示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技術轉化進程。 至此為止,中國在鈉離子電池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達到5486項,而日本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只有1192項,美國只有719項。 就連一直吝嗇于夸獎中國科技碩果的《日本經濟新聞》,也罕見地為中國鈉離子電子研究點了贊:在創新型電子研究方面,中國的存在感不斷增強。 目前國內的電瓶車、新能源汽車大多使用鋰電池,但鋰電池的物理缺陷還是讓不少人忌憚:鋰的特性使得其在外殼破裂、與氧氣接觸后會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甚至起火爆炸。新能源汽車發生車禍后,也產生過燃燒、爆炸的例子,實在是讓人觸目驚心。 與鋰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更穩定、高效、安全系數更高,不易出現起火、爆炸,生產成本也更低。這恰好滿足了新能源汽車對高性能、大容量電池的需求。而與產地主要集中在南美洲、非洲的鋰相比,鈉在中國有著高達1.5萬噸以上的礦產總儲量。長遠來看,鈉離子電池較鋰電池更具開發利用價值。 就目前來說,手機、電腦等個人電子設備的電池,亦或者是兩輪、三輪電瓶車,使用的都是鋰電池;作為鋰電池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鈉離子電池將其徹底取而代之還要多久?中國鈉離子電池顛覆現有電池市場格局的故事,已經拉開了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