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電池(MFC)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技術,通過微生物代謝有機污染物同步實現廢水凈化和電能回收,在可持續能源和污水處理領域展現出獨特優勢。然而,該技術的實際應用長期受限于陰極氧還原反應(ORR)的動力學障礙——傳統鉑基催化劑雖性能優異,但其高昂成本和有限儲量嚴重制約了MFC的規模化應用。與此同時,全球每年產生的數百萬噸沼氣殘渣(厭氧消化副產物)多以填埋或焚燒處理,既造成資源浪費又帶來環境壓力。
鑒于此,上海交通大學沈國清/陳欽程團隊在Water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從廢物生物質中產生的單原子Fe修飾的N型多孔碳,作為微生物燃料電池中廢水處理的高性能空氣陰極”的研究論文,開發了一種基于廢棄生物質(沼氣殘渣)的高效單原子鐵-氮摻雜多孔碳催化劑(Fe-SA/NBC),用于微生物燃料電池(MFC)的陰極氧還原反應(ORR)。該催化劑通過精確調控Fe-N?活性位點和分級多孔結構,展現出優異的ORR催化性能:動力學電流密度達18.89 mA·cm?²,半波電位0.74 V,均優于商用Pt/C催化劑(10.38 mA·cm?²,0.73 V)。在實際MFC應用中,Fe-SA/NBC陰極實現了882.92 mW·m?²的功率密度(較Pt/C提升22.6%),并顯著提高了COD(47.8%)和氨氮(94.9%)的去除效率。通過同步輻射、電化學測試和DFT計算,研究揭示了單原子Fe-N?位點的高效氧活化機制。這項工作不僅為廢棄生物質資源化提供了新思路,更為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的MFC陰極材料開辟了道路,對推動廢水處理-能源回收一體化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成功開發出一種基于沼氣殘渣的單原子鐵-氮摻雜多孔碳催化劑(Fe-SA/NBC),其表現出卓越的氧還原反應催化性能(動力學電流密度18.89 mA·cm?²,半波電位0.74 V),顯著優于商用Pt/C催化劑。在實際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中,該催化劑不僅實現了882.92 mW·m?²的高功率密度(較Pt/C提升22.6%)和優異的污染物去除效率(COD 47.8%,氨氮94.9%),還通過理論計算揭示了Fe-N?活性位點的高效催化機制。研究創新性地將廢棄生物質轉化為高性能催化劑,并通過串聯供電實驗驗證了其實際應用價值,為發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廢水處理-能源回收一體化技術提供了重要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