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學領域,不斷探索新型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性能一直是科學家們的追求。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周武、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裘曉輝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郭林、劉利民以及清華大學教授谷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制備出氮元素摻雜的單原子層非晶碳材料,為二維聚合物的研究開啟了新篇章。 一、二維非晶碳材料的特性與挑戰 二維非晶碳是碳材料家族的一種新型同素異形體。與石墨烯的周期性蜂窩結構不同,單原子層的非晶碳由五、六、七元碳環無序拼接而成。此前,研究人員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在非平衡條件下成功制備了該材料,并發現非晶結構可顯著調控碳材料的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等物理性能。 ![]() 然而,化學氣相沉積方法雖然被廣泛用于制備石墨烯及其衍生材料,但高溫條件不利于異質原子在碳原子網絡中的穩定摻雜。相比之下,液相聚合方法在高分子化學合成中被廣泛采用,該方法條件溫和、前驅體選擇多樣。但在液相聚合中,反應中間體構象多變且存在復雜的立體相互作用,因此使用液相聚合方法難以獲得具有二維拓撲結構的產物。 二、新方法的突破與創新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利用納米尺度二維限域模板進行小分子聚合的液相合成策略。這種新方法利用層狀模板的限域作用,將自由基中間體的聚合過程限制在二維平面內,最終形成了五、六、七元環共存的二維無序網絡結構。 精確解析與機制揭示 利用低電壓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研究團隊精確解析了碳原子和氮原子在二維非晶碳網絡中的分布,證實了氮原子成功嵌入碳原子組成的平面網絡中,并確認了氮摻雜濃度可達 9%。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團隊進一步揭示了該材料的形成機制,發現受限空間中的化學反應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 性能測試與應用前景 光學和電學性質測試表明,該材料具有 p 型半導體特性,為研究原子摻雜對二維非晶碳材料電子局域化現象的影響提供了獨特的實驗平臺。這項工作在二維聚合物限域合成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為未來開發性能優越的二維非晶材料提供了新途徑。 例如,在電子學領域,這種氮摻雜單原子層非晶碳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場效應晶體管。由于其獨特的 p 型半導體特性,可以實現更高的電流開關比和更低的功耗,有望在未來的電子設備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能源領域,該材料可以作為電極材料用于鋰離子電池或超級電容器中。其高比表面積和良好的導電性可以提高電池的充放電性能和循環壽命。 三、氮摻雜二維非晶碳材料的具體應用案例 柔性電子設備 氮摻雜二維非晶碳材料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和機械強度,可以用于制造柔性電子設備,如可彎曲的顯示屏、智能穿戴設備等。其獨特的結構和性能可以滿足柔性電子設備對材料的高要求,為未來的柔性電子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在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中,氮摻雜二維非晶碳材料可以作為傳感器的敏感材料,實時監測人體的生理參數,如心率、血壓、體溫等。其高靈敏度和快速響應特性可以實現對人體健康狀況的準確監測。 ![]() 催化劑載體 由于氮摻雜二維非晶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和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可以作為催化劑載體,用于催化各種化學反應。例如,在燃料電池中,該材料可以作為催化劑載體,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從而提高燃料電池的性能和壽命。 在環境保護領域,氮摻雜二維非晶碳材料可以作為催化劑載體,用于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其高催化活性和選擇性可以實現對有機污染物的高效降解,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量子計算 氮摻雜二維非晶碳材料的獨特電子結構和量子特性使其在量子計算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例如,該材料可以作為量子比特的載體,用于構建量子計算機。其高穩定性和可調控性可以實現對量子比特的精確控制,為量子計算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基礎。 四、氮摻雜單原子層非晶碳材料的意義 氮摻雜單原子層非晶碳材料的成功制備,為二維非晶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這種材料的獨特結構和性能,有望在電子學、光學、能源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新的液相合成策略為二維聚合物的制備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納米尺度二維限域模板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聚合反應的過程,獲得具有特定結構和性能的二維材料。 這項研究成果是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共同合作的結果。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教授們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共同攻克了二維非晶碳材料制備中的難題,為跨學科合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雖然氮摻雜單原子層非晶碳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應用前景,但目前的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未來需要進一步拓展該材料在電子學、光學、能源等領域的應用,探索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行性和優勢。 例如,在光電器件領域,該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或發光二極管。其良好的光學性能和導電性可以提高光電器件的轉換效率和亮度。在傳感器領域,該材料可以作為敏感材料用于檢測氣體、濕度或壓力等物理量。其高靈敏度和快速響應特性可以實現對環境變化的實時監測。 目前的合成方法雖然取得了成功,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合成過程的復雜性、產率較低等問題。未來需要進一步優化合成方法,提高產率和材料的性能,降低成本,為大規模應用奠定基礎。 二維非晶碳材料的研究還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和理論探索。深入了解材料的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電子局域化現象的本質等問題,將有助于更好地設計和開發新型二維非晶材料。 總之,氮摻雜單原子層非晶碳材料的成功制備是材料科學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這項研究成果不僅為二維聚合物的研究開啟了新篇章,也為未來開發性能優越的二維非晶材料提供了新途徑。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拓展應用領域、優化合成方法、加強基礎研究,推動二維非晶碳材料的發展和應用。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58784.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