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7月31日,為大力弘揚“鼓勵創新,崇尚創造”的科學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反映江西科技發展成就,江西省科學技術廳發布了2023年度江西省十大創新成果。
據悉,這十大創新成果屬于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江西省優勢及重點產業,展示了江西省科技創新的重大進展和突破,凸顯了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技術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據介紹,經江西省直行業主管部門、地市科技主管部門、高校院所、企業等多渠道推薦,通過初選、評審、公示等,“高安全高比能軟包動力電池系統”、 新型分子鐵電體的化學設計與功能優化、固態鋰電池關鍵材料開發及產業化三個新能源、新材料成果榜上有名,成為江西省年度十大創新成果。 電動汽車是全球汽車科技競爭焦點,是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的重要支撐,作為關鍵部件的動力電池,其能量密度、充電倍率及安全性能已成為解決里程焦慮、充電焦慮、安全焦慮等痛點的技術瓶頸。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王瑀研究團隊歷時多年技術攻關,自主掌握了高比能軟包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及工藝設計技術、單體設計及制造技術、高電熱安全的軟包動力電池系統集成及管理技術等核心技術,實現了單體最大充電倍率和電池包濫用測試等核心指標突破。項目成果應用于近30萬輛新能源汽車,軟包電池裝機量連續四年全國第一,實現在戴姆勒奔馳新能源汽車上批量應用,提升了我國動力電池國際競爭力。近三年新增產值167.51億元,出口創匯5.40億美元,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 鐵電材料是一類具有自發極化且極化方向能在外電場下發生翻轉的功能材料。分子鐵電體的研究具有高度的學科交叉性,它的設計、合成是一個巨大挑戰。南昌大學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的艾勇、陳曉剛、宋賢江運用 “鐵電化學”的基本設計策略,充分發揮分子基材料易于化學設計的獨特優勢,利用重鹵素摻雜、分子擴環策略制備了壓電系數匹配商用無機鐵電陶瓷的分子基壓電體;通過選擇特定的分子,獲得了在無機鐵電體系中無法實現的光致異構性、手性、固相-液晶相雙鐵電性等全新的分子鐵電體系;結合準球形理論與“多則異” 理念,將具有最高對稱性的C60分子設計成富勒烯加合物分子鐵電體:C60S8。相關工作為新型分子鐵電體的化學創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為鐵電材料在微電子、半導體、傳感器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材料基礎。 固態鋰電池主要應用在電動汽車、移動電源、無線通訊等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潛在的應用前景,江西贛鋒鋰業集團有限公司許曉雄研究團隊,針對目前液態鋰離子電池存在的比容量低、安全性能差等問題,開發出室溫離子電導率達6.4×10-3S/cm的硫化物型電解質粉體,電導率達1.2×10-3S/cm的石榴石型固體電解質粉體,比容量達到321Wh/kg,循環1000次以上,容量保持95%以上的固態鋰離子軟包電池(20Ah-70Ah)。目前,固態鋰離子軟包電池已建成年產8000萬平方米涂布固體電解質膜生產線和年產22億瓦時固態鋰電池生產線,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