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以港口為龍頭,以芳烴、丙烯產業為核心的石化產業集群;原油年一次加工能力1580萬噸,油品倉儲能力突破2200萬立方米;建成了13千米的引橋,13千米的南、北防波堤,57個碼頭泊位,42千米的公共管廊帶,連續兩年港口吞吐量突破6000萬噸;連續十年被列入中國化工園區20強,連續三年在全國化工園區排名第七位。
日前,《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黃河流域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調研組趕赴東營港,探索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轉型奧秘。 圖為調研組在山東產研中科高端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參觀。 (劉冰逸 攝) 三大循環聯動 鑄就兩大產業集群 談到東營港的發展現狀,東營市委副秘書長、東營港黨工委書記郭學峰津津樂道:“東營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的區域中心港和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同時,東營港距離中心城區較遠,地域空間相對獨立,村莊少、人口少,具有優秀的石化產業‘鄰避’條件。” 郭學峰表示,基于地理位置和煉化產業的優勢,東營港打造了大、中、小三重產業循環體系。目前,芳烴、乙烯、丙烯、碳四四大產業鏈已初具模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進碳材料兩大新材料產業集群已基本形成。2022年,東營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812億元,同比增長19.84%。 郭學峰特別介紹了東營港的大、中、小三重產業循環體系。一是區域大循環。園區內的臨港化工產業園、濱海精細化工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3個化工園區實行協同化、差異化發展。其中,距港口最近的臨港化工產業園重點發展大進大出的基礎化工產業;與港口距離適中的濱海精細化工產業園布局產業鏈條中端項目,與臨港化工產業園形成互補;距港口較遠的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運量相對較小的新材料產業。依托三個化工園區產業的梯次布局,東營港實現了項目、產品、物料、能源的協同化和一體化發展。 二是區內中循環。聚焦芳烴、乙烯、丙烯、碳四四大產業鏈,細化17個延伸方向,東營港按照生產裝置互連、管道互通、原料隔墻供應的模式,在區內構建起項目產品、公用工程、能源資源循環使用的中循環。具體來說,四大產業鏈分別是:以石腦油為原料的對二甲苯(PX)、精對苯二甲酸(PTA)芳烴產業鏈;以煉廠丙烯、丙烷脫氫、甲醇制丙烯等多元化原料為龍頭,丙烯酸、丙烯腈、丙酮為重點方向,高吸水性樹脂、聚丙烯酰胺、特種丙烯酸酯等功能性產品為特色的丙烯產業鏈;以煉廠碳四為原料向下延伸至正丁烯、異丁烯、丁二烯以及碳四芳構化等產品的碳四產業鏈,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乙烯產業鏈。 三是企業小循環。東營港以原料“吃干榨凈”“三廢”近零排放為目標,在園區內深入推進“千企技改”,不僅提高了原油、水、電等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實現了有限資源的循環利用。 以創新促轉型 “油城”要變“高端化工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石油和化工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在郭學峰看來,必須以創新解決發展動力問題。以打造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的化工產業集群為目標,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東營港建設了山東省高端石化行業唯一一家省級創新創業平臺(山東省高端石化創新創業共同體)。這不僅能助力解決石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和提升全省化工產業技術創新能力,還有助于形成“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創新創業創富一體化、研究開發產業一體化的創新生態環境。如今,東營港正在由昔日的“油城”逐步轉向國內外知名的“高端化工城”。 這里有UOP協同創新中心。東營港與霍尼韋爾UOP共建的協同創新中心2019年12月正式投入運營后,為園區企業技術產品的創新和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服務,進一步提升了東營港的科技創新水平。 這里還有山東產研中科高端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存峰表示,研究院通過“人才+項目+平臺+投資”的模式,不僅打通了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通道,還走出了一條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升級的特色之路。 這里還是“全國智慧化工園區建設試點示范單位”。通過與華為、北京大恒、中國移動等企業合作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東營港的日常監管方式實現了從傳統排查到實時監測、從人工監管到智能追蹤的轉變,成為全國首個綜合運用5G、云、AI、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生產賦能的智慧化工園區。 “未來,東營港將持續對標國內外的先進技術,搶占技術應用的新高地。”郭學峰說。 走在前 開新局 打造綠色石化基地 “經過多年努力,東營港形成以重大項目為高質量發展‘頂梁柱’,以億噸大港為高質量發展‘奠基石’,以創新引領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以果斷舉措筑牢高質量發展‘防護網’的發展模式。展望未來,東營港要將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打造國家級綠色循環能源石化產業基地。”郭學峰說。 在項目推進方面,東營港將緊抓中海油倉儲項目、振華丙烷脫氫、威聯化學PX二期及PTA等大塊頭存量在建項目,努力形成更多的實物量、投資量;圍繞藍灣新材料年產26萬噸聚丙烯酰胺和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等新建項目,加緊協調要素保障,確保以開工促投資、以開工促增量。同時,東營港還要加快推進泊位集裝箱碼頭等工程的建設,盡快形成管網—港運—鐵路—公路多層次物流聯運體系,實現項目、產品、物料、能源協同化、一體化的區域循環。 在提質增效方面,東營港將統籌推進建設3個“第一”、1個“先行”。即山東省第一個兩千億級高端化工“雁陣型”產業集群、第一個“研發—轉化—服務”一體化高端化工創新基地、第一個化工園區工業互聯網產業大腦和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園區。 在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方面,東營港將緊抓污染物治理放在了首位,并將就環保督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開展“回頭看”。與此同時,東營港還要加快推進安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有序補齊基礎設施的歷史欠賬,實現一個中心管全域、一支隊伍管治理、一個平臺管受理的良好氛圍,為全力打造高端石化產業基地提供后勤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