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濟南市新材料產業園區就成了規劃建設國家級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核心區,是濟南市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產城融合試點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濟南在新的起點上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極為關鍵的五年。而今十四五接近尾聲,各個地區緊鑼密鼓開啟新材料產業十四五規劃,以引導地區新材料產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正確地認清當下的國內外形勢,是新材料產業規劃的第一步。 新材料產業發展前瞻,挑戰和機遇并存 新材料產業作為我國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2019年產業總產值已達4.08萬億元,2010-2019年的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同時,我國新材料產業結構也進一步優化,2019年末,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產值占比分別為57.4%、39.1%;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趙新生表達,招商引資是發展的生命線。但是以往的招商引資方式無非就是土地價格,稅收減免和廠房租賃等幾項優惠政策,對企業而言已經很難有吸引力。在濟南市提出打造科技創新中心之后,再依靠傳統的招商引資方式已經很難適應現實發展,現在必須以創新的姿態來招商。 因為在城市建設中,需要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強,高效集聚創新要素,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優化創新生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打造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 新材料產業園定位清晰,積極規劃助力產業升級 在這種情況下,濟南市新材料產業園區就成了規劃建設國家級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核心區,是濟南市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產城融合試點,是“國家火炬濟南新型功能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園區以國家鼓勵發展的新材料產業為主導,同時重點發展光電通訊產業、納米材料、先進功能材料、智能制造產業、新能源材料及汽車、健康醫療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等戰略新興產業,是山東省唯一的專業新材料產業園區。作為整個濟南市攜河發展的主戰場,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創新招商方式理念,選聘精干人員組成專業招商隊伍,聘請委托招商代理人和代理機構,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洽談。 目前,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正針對優惠政策、人才、海關、保障服務等相關問題,細化各項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快推進山東省首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建設和“中德新材料科技園”建設。依托鑫茂國家級孵化器,加快“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的創建工作,加快“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報批。 而在新材料這個優勢領域,產業園也在積極培育一批領航型企業,帶動一批配套企業,催生一批“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企業,加快形成千億級、萬億級產業集群。深化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和專班推進機制,完善“一鏈一策”政策體系,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建立完善試驗驗證、計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基礎服務體系。做強做優總部經濟,培育發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在線新經濟等新經濟形態,提升經濟發展活力。統籌優化產業布局,強化重點產業集聚區引領作用,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協調互動、供給與需求動態平衡、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貫通,在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展現更大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