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3月27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并重磅發布了2025中關村論壇重大科技成果。
此次發布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EAST首次實現千秒量級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成功發射第一束光、“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成入列、60MW/600MWh液態空氣儲能示范項目、高分辨率三維介觀尺度熒光顯微技術、基于脫氨酶的轉錄因子印記技術、己二酸的生物制造關鍵技術、基于新型光敏蛋白的基因治療技術、北京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成果等。 其中,“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成入列由國務院國資委、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中船集團研究建造的“夢想”號大洋鉆探船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攻克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以“小噸位”實現“多功能”,成功解決了大洋科學鉆探、深海油氣勘探和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試采等多功能同船融合問題,最大鉆深達11000米,打造了全球海域無限航區的海上實驗室。 60MW/600MWh液態空氣儲能示范項目由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綠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共同發布。中國綠發投資集團和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創新性地采用深低溫梯級液化蓄冷工藝和常壓低溫儲存技術,成功研發液態空氣儲能系統,實現百千瓦級到萬千瓦級工程化突破,每天儲存釋放電量高達60萬千瓦時,為沙戈荒地區等廣域新能源基地提供新型儲能解決方案。 科學技術部和北京昌平實驗室發布的基于脫氨酶的轉錄因子印記技術,猶如為解碼人類基因組功能信息安裝了一臺“超清顯微鏡”,首次達到了單細胞水平及單分子靈敏度,在檢測轉錄因子結合的分辨率和通量上有兩個數量級的提升,實現了對人類細胞轉錄因子圖譜的低成本、系統性繪制。 己二酸的生物制造關鍵技術由教育部和北京化工大學共同發布。己二酸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學原料,傳統化工廠生產尼龍原料己二酸時,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北京化工大學團隊通過對生物合成通路進行最優設計,獲得了高效生產己二酸前體的微生物菌株,其產量達到了110克/升,為化工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 北京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成果由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昌平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十余家單位共同發布,并涵蓋多項人工智能成果,如人工智能賦能小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發,研發效率提升數十倍,可快速找出性能環保雙優的壓鑄新解;人工智能解鎖蛋白復合物結構預測密碼,藥物對接速度提升數十倍;合成生物制造元件設計模型,計算效率提升5萬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