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維化工聚乙烯醇裝置。陳 琳 攝 閱讀提示
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以下統稱“精細化工”)是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關乎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綠色低碳發展、民生福祉改善。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發布《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石化化工產業精細化延伸取得積極進展。如何認識創新發展精細化工產業?《方案》的發布對中國石化煉化企業提出了哪些要求?本版推出專題,為您詳解中國石化煉化企業發力精細化工產業的生動實踐和未來潛力。
本版文字由 潘亞男 柏詩哲 鄭 瑞 馮海寧 丁 繁 黃 瑾 楊黎娜 采訪整理
《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 提出,推動傳統產業以產業鏈高端化延伸為重點發展精細化工,打造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產品體系,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核心競爭力。
產業延鏈工程
•石化行業
(含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
重點做好烯烴、芳烴的利用,發展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聚氨酯、特種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膜、專用化學品、高性能膠黏劑等。
•煤化工行業
重點發展煤制可降解塑料、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高附加值新品種,做好甲醇、烯烴的高值利用。推進費托合成油、煤焦油中環烷烴、含氧化合物、芳烴等高值組分的綜合利用,發展特種油品、高端碳材料、橡膠助劑以及農藥、染料、醫藥中間體。
•鹽(礦)化工行業
重點加強氟、硅、磷等礦產資源的高值利用,發展超凈高純氫氟酸、特種含氟單體、第四代含氟制冷劑等含氟化學品,高品質氟樹脂、高性能氟橡膠等含氟新材料;新型有機硅單體以及高性能硅油、硅橡膠、硅樹脂等先進硅材料;磷系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含磷阻燃劑、增塑劑、凈水劑、醫藥農藥中間體、黑磷基材料等高附加值含磷化學品。
•生物化工行業
重點打造基于大宗農作物秸稈及剩余物等非糧生物質資源利用的生物基材料體系,強化與石化、煤化工、鹽(礦)化工等產業耦合,發展乳酸、1,3-丙二醇、丙烯酸、丁二酸、反式烏頭酸、戊二胺、呋喃等生物基化學品,聚乳酸、聚氨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尼龍、特種橡膠等生物基聚合物等,形成對現有化石基材料的有效補充。
打造精細化工產業原創技術策源地
![]() 伊卓 北化院副總工程師
![]() 楊學萍 上海院戰略研究部副主任
問:《方案》強調加快關鍵精細化工產品研發,研究院圍繞這一領域都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
伊 卓:近年來,我院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精細化工學科建設,強化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功能單體、新型催化劑、化工中間體、新型材料助劑、油田化學品、醫衛材料、電子化學品等領域強化布局,多項產品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發展酸、胺、醇、酯和烯類等關鍵單體及中間體制備技術,為高性能材料開發提供單體保障。例如,自主開發乙烯齊聚制α-烯烴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首創全新結構的JS系列內給電子體,用于BCZ、HS聚丙烯催化劑,成功生產高端聚丙烯專用料,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
圍繞油田鉆井、壓裂、采油和集輸等工藝迫切需求,創新開發系列牌號油田化學品,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勝利、河南、西北等油田實現工業應用,為油田企業增產穩產提供技術支撐。
自主開發高端關鍵醫衛材料,建成國內首套工業生產裝置,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為我國在該領域提供技術保障。
楊學萍:我院依托中國石化高端精細化學品重點實驗室,一方面圍繞主業延伸產業鏈,重點做好合成氣、烯烴、芳烴等基礎化工原料的利用,打造加氫/脫氫、氧化/環氧化、烷基化、氫甲酰化等共性技術平臺,發展下游高附加值衍生產品。其中,合成氣經乙醇酸甲酯制醫用級聚乙醇酸(PGA)中試裝置順利投產;開發了二元酯加氫、二元酮加氫、苯環加氫、二元腈加氫等技術,相繼開展中試驗證和工業轉化;烯烴環氧化制環氧丁烷、環氧環己烷、二氧化雙環戊二烯等精細化學品技術完成中試驗證,有望形成新的效益增長點。另一方面,我院為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用關鍵精細化工產品技術,針對化工新材料關鍵單體、先進復合材料、特種工程塑料、新型顯示材料、醫藥中間體等“卡脖子”產品,加快重點突破,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問:面對市場對精細化工產品的需求,還有哪些技術難點亟待突破?
伊 卓:我院在精細化工業務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研發和市場轉化經驗,但與國際領先企業相比,在技術上仍存在差距。
在精細化學品制備過程中,對新型催化劑作用機理、構效關系、分離純化等方面的基礎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新產品、新工藝開發的理論認識還需提升。
先進催化劑的核心工藝和自主創新能力仍需提高。例如,均相催化劑的“非均相化”替代、催化劑的分離循環利用、廉價金屬催化劑的開發等。
精細化學品的定向精準合成技術還需突破,需滿足下游客戶多元化、差異化的需求。
楊學萍:我院亟待突破的技術難點主要包括:一是開發綠色新工藝與先進裝備,微通道反應器、超重力旋轉床等過程強化技術具有高效節能、靈活生產的特點,但技術更新換代難度大、成本高,反應精準控制系統相關的重要裝備及零部件國產化率低,有待加強生產配套保障;二是研制新型催化材料,針對特定化學反應,定向開發兼具高活性和高選擇性的催化劑一直是研究熱點和難點,亟須開展催化劑定向設計,構建新型高效的催化體系;三是開發高效分離技術,超臨界、膜分離等分離提純過程無毒無害,還可以大幅增強分離效果、降低能耗,但目前在精細化工領域尚未實現大規模應用;四是提升高端產品性能與品質的穩定性,我國尚未完全掌握一些高端化工新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有些材料合成工藝成熟,但上游重要原料無法生產,產業鏈風險較大。
問:下一步,研究院將根據《方案》的具體要求,從哪些方面發力提升精細化工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伊 卓:《方案》為石化產業精細化延伸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我院將按照要求從以下方面發力:
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在新型催化劑創制、反應精準調控、過程強化、分離純化、單元反應器設計方面加強基礎研究。
堅持強鏈、補鏈、延鏈。以石化大宗產品碳1-碳9為原料,規劃其深加工的產品樹,開發成套工藝技術,促進產業鏈延伸,實現產品技術差異化、高值化,加強成果轉化落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開發本質安全、降碳減污、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的安全化綠色化技術。例如,綠色羰基化、選擇氧化、高效酯化等連續化工藝技術開發,提升產品生產過程安全性。
楊學萍:《方案》為企業開展精細化工產業技術創新指明了方向。未來,我院攻關研究的重點有三個方面:一是加強產品高端化、差異化、定制化研究,尤其電子化學品、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化工新材料,要與下游終端用戶形成緊密聯系,為他們提供產品研發、合成精制、應用服務“一站式”解決方案;二是推進生產的綠色化、清潔化、循環化,在突破一批綠色化、安全化生產技術的基礎上,研究采用生物質、廢棄油脂、廢棄塑料等原料替代傳統化石資源生產精細化學品,形成對現有化石基材料的有效補充;三是提升研發與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尤其要加強數據驅動的材料與產品研發,為精細化工加快新產品開發與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增強精細化工關鍵產品供給能力
![]() 鄭巖 川維化工公司副總工程師
![]() 何志勇 南化公司研究院總經理
問:《方案》強調提升精細化工關鍵產品供給能力,企業近年來在精細化工關鍵產品的生產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鄭 巖:川維化工緊緊圍繞“一個基礎、四朵金花”的戰略路徑,不斷增強精細化工關鍵產品供給能力。立足現有的原料和技術優勢,加大新牌號開發力度,促進優勢產品提質。公司在聚乙烯醇(PVA)和乳液(VAE)優勢產品上不斷提升質量,同時推廣功能化、專用化、系列化的產品和服務,PVA產品開發出PVC(聚氯乙烯)專用分散劑系列、乳液專用系列、造紙專用系列、建筑專用系列、PVB(聚乙烯醇縮丁醛)專用系列等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專用料產品;VAE產品針對下游客戶需求,開發出抗流刮產品、膠粉系列產品、防水系列產品、復合系列產品等。
何志勇:在產品升級方面,南化公司圍繞苯胺、橡膠助劑傳統優勢產品,組建產銷研用科技創新團隊,氯化苯提純至99.99%,鄰硝基氯苯提純至99.96%,副產鹽酸100%精制,硝基苯生產堿耗降低70%。
在技術創新方面,持續開展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開創性開發貴金屬催化劑連續縮合加氫制備防老劑6PPD技術,實現萬噸級工業應用,產品純度提高1~1.5個百分點,副產物醇減少95%以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首次開發防老劑TMQ連續化技術并實現工業應用,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軟化點TMQ、低伯胺TMQ、高含量型TMQ等系列差異化技術的開發,可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PPD系列橡膠助劑產品完成噸級生產及應用,豐富了橡膠助劑產品品種。
在產業化應用方面,南化公司結合生產實際不斷優化橡膠助劑技術,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套技術,有力支撐福建古雷苯胺-橡膠助劑產業鏈項目提檔升級。
問:按照《方案》的要求,企業將如何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在未來的長期競爭中搶占先機?
鄭 巖:川維化工將加快未來產業的培育布局。做好現有拳頭產品PVA、VAE 的提質增量工作。PVA產品瞄準重點應用領域,開發中高端水溶膜專用PVA、PVB生產專用PVA、聚合助劑用PVA等市場迫切需要的產品,開發無定型PVA、反應性PVA等高精尖產品。VAE產品持續做好新品開發。比如,開發卷煙膠用VAE,突破防腐體系的技術瓶頸;針對防水領域、膠粉領域,加大市場驗證和推廣力度,實現放量生產。同時,做好特種PVA產品項目建設和乳液再擴能項目建設。
我們在注重新品開發的同時,也關注產業鏈的發展。不但為客戶提供產品,同時也提供技術服務。開發市場需要的寬幅、薄型、易加工等產品,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加速產品向商品、商品向效益的轉化。
何志勇:一是打造苯胺-橡膠助劑技術策源地。緊盯國際前沿,圍繞PPD系列高端產品替代,開發綠色環保生產工藝及新型耐遷移、低毒性、功能化大分子量防老劑系列產品,攻關固體酸制TMQ和鹽酸減量化技術等;推進貴金屬催化劑生產6PPD、TMQ廢水資源化利用、貴金屬催化劑生產4010NA的全面工業應用;實現苯胺和橡膠助劑下游新產品延伸,分產品、分階段逐步實現產品鏈升級,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二是布局新領域支撐高質量轉型發展。圍繞多晶硅、電子化學品等新產品、新路線,聯合相關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協同攻關,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化,引領行業技術發展。圍繞苯化工產業鏈,開發對二氯苯、對苯二胺等工程塑料單體合成新技術,助力公司產業鏈延伸。開展高性能聚醚酰胺共聚物、聚酯酰胺共聚物、自清潔/抗菌己內酰胺等產品持續攻關,形成系列化功能聚酰胺技術,支撐新領域高質量發展。
持續推進精細化工科技成果轉化利用
![]() 殷喜平 催化劑公司首席專家
![]() 何輝 寧夏能化銷售中心經理
問:如何培養敏銳的市場嗅覺,找準精細化工新產品開發方向?
殷喜平: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是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需要增強高端技術供給能力推動其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而高端技術的核心是催化技術和催化劑。
對催化劑公司來說,找準精細化工新產品開發方向,首先要尋找制約行業的痛點、難點問題,提供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低成本、可實現過程增值的綠色、低碳、循環生產技術,包括本質安全的原子經濟性反應生產技術、資源回收再生循環充分利用技術、低成本廢物零排放處理技術等。其次,配套提供綠色、低碳的高性能催化劑,并提供催化劑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撐行業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最后,必須堅持需求牽引和創新驅動相結合,聚焦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需求,開發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生產技術,支撐精細化工產業高端化、綠色化發展。
何 輝:培養敏銳的市場嗅覺就要深耕市場、把握市場、拓展市場、引領市場。深耕市場就是要貼近市場、走進市場、了解市場,變“坐商”為“行商”,深挖市場需求,識別市場缺口和潛在需求。把握市場就是要分析市場、研判市場,扎實做好商情工作,了解行情趨勢,了解同行情況。拓展市場就是要細分市場、細分客戶,按照“一品一策”“一戶一案”,選擇合適的銷售渠道,強化客戶關系管理,拓市創效。引領市場,就是要緊盯最新的科技進展、行業的技術突破,建立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對寧夏能化來說,重點要推動BDO(1,4-丁二醇)高端延伸產品和不同分子量PTMEG(聚四氫呋喃)等新產品的研發,圍繞醋酸-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產業鏈,開展環保型低甲醇含量PVA、改性PVA及特性PVA新產品研究,推進TPVA(熱塑性聚乙烯醇)市場應用推廣。
問:《方案》強調要加快精細化工科技成果轉化利用。企業如何通過加強產業鏈協同推動新產品盡快投放市場?
殷喜平:催化領域的創新是化工行業創新的核心工作之一。一種新型催化工藝或是催化劑的誕生,往往會引起革命性的工藝變革,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所以催化劑研發與生產企業應該擔起創新鏈與產業鏈“鏈長”的職責,以促進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為紐帶,組織產業鏈相關企業、高校、院所等組建“產銷研用”創新聯合體,持續推進精細化工科技成果轉化利用。
2020年以來,催化劑公司與北化院、長嶺煉化多次組織攻關聚丙烯新品開發應用、新型催化劑試用等課題,成功解決了柔性纖維料Y40的產品質量問題,并在下游用戶使用得到良好反饋。同時,催化劑公司還助力長嶺煉化高流動樹脂Y45提高產品性能,獲得下游用戶認可;利用HR催化劑成功生產了薄壁注塑料MN70產品,成功測試了新型聚丙烯催化劑DQS-H1產品,充分發揮“產銷研用”創新聯合體作用,加強產業鏈協同。
何 輝:寧夏能化作為中國石化首家煤化工運營企業,要聚責“產銷研用”,統籌資源配置,推進成果轉化。要在“用”上樹導向。通過“一品一策”“一戶一案”,多層次走訪深挖客戶需求,優化升級產品性能,提高精細化工新產品市場適應性。要在“銷”上下功夫。倡導全員營銷理念,建立客戶服務標準化體系,規范服務制度流程,第一時間響應客戶訴求,從而做好精細化工新產品的推廣。要在“研”上做創新。加強研發與市場需求對接,與高校、企業、院所等組建創新聯合體,根據科研項目需求組建新老攻關隊伍,帶動公司的技術人員全面成長;引進高端人才或外聘技術專家,負責開展科技項目攻關,快速實現成果轉化。要在“產”上立標準。堅持客戶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穩定產量、確保質量、控制成本、提高競爭力。比如調研PVA下游客戶對不同牌號的需求量、對新產品開發的支持度、對關鍵指標的控制要求,掌握運行部的各牌號產能、產量、庫存、包裝升級改造進度等情況,推進產銷銜接向產業鏈下游延伸。
( 責任編輯:王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