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為推動化工園區“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2018江蘇精細化工與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泰興經濟開發區舉行。來自江蘇省發改委、工信委、生態環境廳、應急管理廳、高等院校,以及化工園區和企業的代表濟濟一堂,把脈研判產業調轉的著力點與路徑。
新興產業應為園區“主業”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園區是化工企業的主要載體,聚集著大批優勢企業,理應成為精細化工與新材料產業發展的主力軍,這對加速改變全省化工歷史形成的偏資偏重的產業結構大有裨益。
據江蘇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以來,全省精細化工與新材料產業得到較快發展,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2067家,實現主營收入8781.05億元、利潤總額691.84億元,利潤率為7.87%;企業家數、主營收入、實現利潤分別占全省化工業50%、42%、49%.全省化工產品精細化率達到40.63%,精細化工主營收入、利潤率,分別高于化工業和工業整體1.12和1.18個百分點,繼續領跑全國同行業。
但該負責人同時表示,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安全環保約束困擾加重,以及投資后勁不足等因素影響,包括園區在內的全省精細化工增長出現遲滯,產值比重增速放緩。
對此,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會長秦志強分析認為,當前省內園區發展現狀、結構、布局和效率等,與發達國家園區尚有巨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產業技術結構層次低端,產品結構雷同多聚集于基礎原材料端,距離終端消費市場太遠;在產品低端化、同質化、扎堆化的同時,高端化、差異化的產品又明顯不足。
“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激化了產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而高端供給不足又制約了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秦志強告訴記者,“鑒于如此短板,需要對園區重新注入政策、技術、資金等支持,實現產業二次啟動。”
園區應做產業發展領頭羊
泰興經濟開發區是發展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的佼佼者,建區27年來,在精細化工領域深耕細作,已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示范園區之一,連續6年進入全國化工園區前10強。先后獲得全球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合作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泰興精細與專用化學品產業基地、全國精細化工產業試點園區等稱號。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吉勇表示,作為特色鮮明的專業園區,今后園區在精細化工領域重點念好“三字訣”。
一是在“延”字上挖掘張力。緊扣精細化工產業鏈,加快向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特種專用化學品轉型,使產業價值鏈從單純的生產制造向價值“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二是在“拓”字上持續用力。在全力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學品產業基地的同時,依托化工加快拓展新材料、醫藥、日化、涂料涂裝等產業發展,在更大范圍、更廣闊領域,謀求發展新動能。
三是在“升”字上保持定力。聚焦項目建設成效,把投產達效作為項目建設的關鍵環節,把好投入強度、畝產稅收、單位資源消耗三個關口。近三年區內企業實施技改項目176個,其中新產品開發68個、工藝提升14個。
記者了解到,目前精細化工和新材料已成為眾多化企提擋升級的風口。例如,江蘇新浦化學為提高精細化工占比,近期總投資55億元,實施了輕烴綜合利用項目。今年9月,為有效解決長期受制于進口的乙烯、丙烯原料短板,泰興經開區企業與延長中燃簽訂了100億元PDH一體化項目。
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與會的專家學者,也為園區精細化工發展紛紛出謀劃策。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說, 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化工新材料產業,先后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等系列規劃,國家基金委化學部調整精細化工從三級代碼升級為二級B0808.目前,我國已建成新領域精細化工技術中心30多家,企業高達5000家,生產的產品種類上萬個,每年產量2000多萬噸。
“通過產業技術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我國精細化工產業規模已位于世界前列,2017年總產值達到4.4萬億元,但發展空間仍然很大。”喬旭說,這為園區迎來了精細化工發展重要機遇期。
喬旭最為看好的化工新材料領域包括核工業:核能海綿鋯、鎳鈷合金電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鋁漿。航天事業:高硅氧棉、玻璃纖維、鍍鋁聚酰亞胺薄膜。先進軍備:夾芯材料、雷達吸波涂料、紅外隱身涂料。信息產業:光刻膠、濺射靶材、高純多晶硅。
常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張躍認為,當前國內化工生產工藝普遍現狀是:選擇性低、收率低、造成的結果是三廢多不易處理,生產成本高;反應時間長,副反應增多;對于強放熱反應不易控制,安全得不到保證;普通設計的反應釜裝置通常是間歇反應,很難連續,所需工人較多,產品質量不穩定;設備占地較多;自動化控制比較困難。
為此,張躍建議園區積極引入新型反應工藝,用以促進精細化工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他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希望企業引進運用微通道反應器裝備系統。這套系統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積大的通道幾何特性,以及物理量梯度大、傳遞效率高的傳遞和宏觀流動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