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間,我國氮肥行業在總量控制下維持小幅增長,順利完成保供任務,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綠色發展等方面成績顯著,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實現農業現代化夯實基礎。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十四五”我國氮肥行業總量維持小幅增長,順利完成氮肥保供任務。2024年,合成氨產能和產量分別達到7712萬噸和7308萬噸,相比2020年分別增長15.5%和24.2%;尿素產能和產量分別達到6919萬噸和6724萬噸,相比2020年分別增長4.3%和19.6%。氮肥產量達到4926萬噸(折純氮),相比2020年增長22%。 行業結構調整繼續取得新進展。不僅原料結構更為合理,產品結構也不斷優化。從原料結構看,到2024年,國內采用新型煤氣化技術的合成氨產能占比達到59.7%,相比2020年提高13.6個百分點,采用常壓間歇煤氣化技術的合成氨產能占比較2020年下降了15.3個百分點。 從產品結構看,綠色高效氮肥的總量快速增長,2024年高效尿素產量占尿素總產量8.1%,較2020年增長86%;高效水溶性肥料產量較2020年增長150%,主要以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UAN、水溶性復合肥為主。2024年氮肥利用率達到43%,較2020年提高2.8個百分點。 另外,裝置大型化、生產集約化、規模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十四五”以來,我國建成多套世界級規模的氮肥裝置,大型企業集團數量繼續增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到2024年,產能規模在50萬噸以上的合成氨企業有42家,總產能達3363萬噸,較2020年增長19.6%;規模為50萬噸以上的尿素企業達68家,總產能達到5943萬噸,較2020年增長9.1%。氮肥行業大型企業集團繼續增多,合成氨和尿素產能達百萬噸的企業數分別達到20家和24家。 技術創新表現亮眼 技術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成為氮肥行業“十四五”期間的最大亮點。“十四五”期間,氮肥行業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及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煤氣化技術在大型化、高效化、低能耗化、煤種選擇性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十四五”期間,氮肥行業涌現出了諸多重大標志性成果,主要有6.5MPa 3500噸級半廢鍋粉煤氣化技術,全廢鍋粉煤加壓氣化技術,復疊制冷技術的低溫甲醇洗技術,第三代高效合成、低能耗尿素技術等。其中,航天工程公司開發的6.5MPa 3500噸級半廢鍋粉煤氣化技術實現大投煤量高效氣化,總投資降低20%,能耗降低5%;復疊制冷技術的低溫甲醇洗技術已在山東瑞星集團有限公司超大型現代煤化工項目上獲得應用,助力現代煤化工大幅降低能耗。 多項創新技術的應用帶動氮肥行業綠色低碳取得新進展。“十四五”期間,氮肥行業噸氨產品綜合能耗達1237千克標煤,下降4%。 下游需求多元化增長 “十四五”期間,氮肥行業下游工農業消費均呈現增長態勢,工農業消費量增速均快于上一個五年的增速。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氮肥表觀消費量達到3882萬噸,年均增速4.2%;農業消費量為2716萬噸,年均增速3.8%;工業消費量為1166萬噸,年均增速5.3%。 “十四五”期間,氮肥工業消費繼續多元化增長,己內酰胺、人造板、三聚氰胺、鍋爐煙氣脫硝、車用尿素等多領域對合成氨和尿素的消費增長明顯。2024年,我國合成氨和尿素的工業消費量分別達到1683萬噸和2178萬噸,占消費總量的24%和33%。 “十四五”期間,氮肥行業在積極保供、助力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無論在原料結構、產品結構調整,還是技術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均比“十三五”末邁上了新臺階,實現巨大躍升,行業從片面追求規模擴張轉向以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綠色低碳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