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沖突,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氮肥、磷肥、鉀肥等行業都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
在近日于湖北宜昌召開的2024年化肥市場與國際貿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今年我國尿素供應量與需求量都將有所增長;磷肥行業得益于新能源行業的火熱將帶動磷酸、磷酸一銨工業需求;鉀肥行業盡管價格處于低位,但剛性需求穩定,未來行業景氣度將有望提升。 尿素:供應再創新高 記者了解到,今年尿素供應量或將再創新高,需求端的消費量預計有所增長。由此來看,預計今年尿素供需平衡將由偏緊轉為寬松。 據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氮肥事業部經理胡艷麗介紹,從供應端來看,在國家政策刺激下,2024年將有130多套電力機組完成液氨改尿素脫硝改造。此外,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24年國內新增尿素投產產能為469萬噸(年產能,下同)。其中,上半年新增尿素產能為335萬噸,占今年新增產能的71.4%。由此來看,2024年尿素產量預計將達6790萬噸,實現同比增長7.9%,今年國內尿素供應量或將再創新高。 需求端來看,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測算,預計2024年非農需求2150萬噸,同比增加200萬噸;農業需求3910萬噸,預計與去年持平。整體來看,預計今年我國尿素消費將繼續增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尿素今年的出口空間或被擠壓。據印度化學品和化肥部長介紹,2024財政年度印度的尿素進口量預估為400萬至500萬噸,低于2023年的750萬噸。 胡艷麗解釋說:“我國尿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國——印度,其尿素自給率將大幅提升,預計今年新增尿素產能達127萬噸。隨著印度新增產能的逐步釋放,我國尿素出口市場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長遠來看,近幾年印度尿素新增投產裝置陸續釋放,印度尿素產能已由兩年前的2500萬噸增長至現在的3100萬噸,隨著未來更多尿素裝置投產后,印度或將在2025年后停止進口尿素。” 總體來看,在國內尿素市場仍處于新增產能投放集中階段的同時,疊加印度計劃投放新增產能,或減少進口尿素數量,從而影響我國尿素出口量增幅有限。因此預計今年我國尿素市場呈供需寬松。 磷肥:磷酸產能增長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王瑩介紹說:“2023年我國磷肥行業產能、產量均較同期增加,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在75%左右。隨著精制磷酸和新能源前驅體行業的發展,磷肥用酸多元化,但農業對磷素需求仍保持相對穩定。整體來看,預計今年磷肥整體將處于平穩態勢。” 產能方面,2023年,我國磷肥產能達2170萬噸(P?O?計),同比增加2.4%。其中,隨著新能源項目投產,工業磷銨產能超過350萬噸。王瑩表示,“當前,行業正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未來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磷酸、工業磷酸一銨的產能將呈現增長態勢,但增幅開始放緩。” 在產量方面,2023年,我國磷肥產量達到1615.1萬噸(P?O?計),同比增長6.1%。2023年,我國磷銨產量占磷肥總產量的86%;工業級磷酸一銨產量連續3年增長,2023年達到222.3萬噸,同比增長16.0%,增幅放緩。整體來看,隨著磷礦石品位降低,磷石膏利用壓力增加,共伴生資源利用意識增強,低濃度磷肥仍保持一定市場份額。在消費方面,2023年我國磷肥表觀消費量同比上漲1.0%,總體波動不大,主要是工業磷酸一銨需求增加。 盡管如此,但我國磷肥行業依然面臨著供需矛盾仍存、資源稟賦不足、資源綜合能力不強等弊端。對此,王瑩認為,行業要促進磷肥保供穩價,引導企業科學排產、維持合理庫存、穩定市場預期;骨干企業要積極發展新型高效磷肥和高附加值磷化學品,傳統肥料要向高端、綠色、環保等新型、功能型肥料轉變。此外,在上游資源方面,行業需要淘汰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磷礦企業,推進中低品位磷礦及尾礦綜合利用,加大鈣、氟、硅碘、鎂等綜合資源利用;在農業需求方面,行業要注意施肥方式對肥料需求結構的改變。 鉀肥:剛性需求穩定 我國是全球鉀肥消費量大國,進口依賴度達50%,因此國際鉀肥價格將影響我國鉀肥價格走勢。據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部業務經理牛建波介紹說,從全球來看,全球鉀肥產能將長期增長,預計到2027年,將從2022年的6400萬噸增長到7000萬噸,年增速超過2.2%。據國際肥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氯化鉀需求達到6507萬噸左右,同比增?1.93%,未來幾年或將以每年2%的速度增?。整體來看,在國際價格逼近或低于300美元/噸的情況下,國際供應商擴產意愿降低,市場積極性減弱,預計全球鉀肥價格短期內在無重大變化下仍將呈現低位徘徊態勢。 從國內情況來看,牛建波介紹說:“近5年以來,我國氯化鉀的進口量平均在896萬噸。2023年我國鉀肥進口量為1157萬噸(實物量),增長達45.9%。這也導致了去年港口庫存和生產企業庫存總量達440萬噸(實物量)。截至2023年底,我國鉀肥港口庫存已累積至330萬噸,且今年一季度總體氯化鉀進口量突破400萬噸,處于相對較高水平,供強需弱的格局拖累了市場行情。截至2023年底,企業庫存量約為110萬噸,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這也導致目前國內鉀肥主要集中在港口的大型貿易商手中。從消費量來看,2023年,我國鉀肥表觀消費量為1789萬噸,同比增長14.5%,剛性需求穩定增長”。 總體來看,牛建波認為,在我國保證糧食安全大政策的前提下,我國鉀肥供應受國產鉀產量縮減、進口貨源存在不確定性、供給面壓力逐漸加大等因素影響,而鉀肥剛性需求穩定,因此今年鉀肥市場供需處于博弈狀態。此外,由于目前鉀肥價格已處于歷史低位,剛性需求雖有延后但依然存在,且鉀肥單養分性價比優勢凸顯,目前市場已出現回調,市場貨源集中度較高,國內高庫存局面或將得到緩解,下半年市場供應壓力將小于上半年,受有色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影響,鉀肥行業景氣度有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