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中旬起,我國進入今冬明春供暖季。近日,中國化工記者在普光分公司凈化裝置區看到,作為“川氣東送”工程的主供氣源地、中國石化上游板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中原油田普光氣田已經提前完成大型施工和裝置檢維修,正加緊開展冬防保溫工作,盡可能降低異常天氣對生產造成的影響,全力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 挖掘氣井產能
每天增供氣53萬立方米
據普光分公司生產管理部副主任何偉介紹,10月19日,普光氣田部署的第一口調整井普光108-1T井順利完井,比計劃提前1個月完鉆,將為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助力。
“這樣緊湊的生產安排是企業完成年度生產任務的需要,也是企業主動擔責、面對冬季嚴峻供氣形勢做出的積極響應。目前,施工人員正在井場緊鑼密鼓地換裝試氣設備,為下一步放噴求產做準備。”何偉說。
除了向新井要產量,普光分公司還充分挖掘老井產能,今年以來成功復產3口停產井,日增氣量超100萬立方米。此外,針對部分氣井生產剖面不完善的實際,技術人員通過深穿透射孔等措施,完善氣層生產通道。綜合目前正在開展和已經完成的老井措施因素,預計今冬明春普光氣田每天增供天然氣53萬立方米。
按計劃,年底前,普光氣田將按每天供應商品氣1680萬立方米的指標組織生產,明年1~3月,每天供應商品氣提高至1715萬立方米。
突圍“卡脖子”工程
提前進入天然氣保供狀態
“今年開展的水洗脫氯工程是普光氣田建成后最大的作業項目,工期50天,其間需全氣田關停5天,預計整個施工將影響外供天然氣2.8億立方米。因此,水洗脫氯工程成為了全年天然氣生產的‘卡脖子’工程。”何偉說,
據介紹,考慮到年底的冬季用氣高峰,普光分公司統籌部署,從4月份開始協調施工事宜,決定集中在兩個時間段分別完成東區和西區的連頭施工,到9月底全面完成氣田復產。
在水洗脫氯裝置連頭施工的同時,普光分公司抓住氣田降產和停產的有利時機,組織更換采氣廠21臺站內問題閥門、檢驗6臺壓力容器,站外同步開展7座集氣站檢維修、10臺閥門更換和各氣井井下安全閥開關測試等上百項施工。
發起冬防總動員
確保順利迎峰保供氣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今冬明春安全平穩生產,普光分公司從8月開始組織開展冬防保溫工作。
處于生產上游的采氣廠提前對20多個集氣站的工藝管線、設備、儀器儀表、電拌熱等運行情況進行排查梳理,制定了為期25天的冬防保溫施工方案。同時,更換了15個集氣站的分離器排液管線、加熱流量計的電伴熱,提前做好“雪線”以上的站場、管線、閥室等設備和工區道路的冬季安全生產預防措施。
處于生產下游的天然氣凈化廠發起冬防保溫總動員。該廠組織對裝置、高架管線保溫工作進行摸排,制定針對低壓、低溫部位管段、儀表等的保溫措施。同時,加大對6套聯合裝置的運行維護力度,保持“滿負荷+調峰”的生產模式,全力保障每天處理2450萬立方米以上原料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