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方物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并獲得重要進展。 據了解,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實施“深空”“深地”“深海”三大科技戰略布局,超深含鹽前陸沖斷帶油氣地質理論、超深縫洞型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理論、山前帶超深高溫高壓低孔砂巖氣藏勘探技術、臺盆區超深縫洞型碳酸鹽巖油氣勘探技術等,有利推動了我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作為中國石油找油找氣主力軍,東方物探積極參與國家實施的“深地”科技戰略。
據介紹,“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為國家深地資源勘探開發重點研發專項,由東方物探牽頭,聯合國內19家科研院所及高校開展研究工作。自2016年立項以來,經過兩年多的聯合攻關,完成了項目中期預定研究任務與實物工作量,獲得一批標志性成果,深地物探關鍵技術提升成果顯著。
其中‘大噸位低頻可控震源廣角地震采集技術’是項目中的課題三,由東方物探牽頭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科院地質所、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等四家單位共同承擔。研究目標圍繞萬米厚地層對地震子波吸收、衰減嚴重,地震記錄超深層能量弱、信噪比低、分辨率低等問題,通過低頻激發、寬頻接收、高保真處理等技術,提供高保真、高信噪比、低頻寬帶地震原始資料,攻關形成超深層低頻與寬頻大噸位可控震源激發、寬線超長排列廣角高保真地震采集配套技術。東方物探先后在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華北盆地依托生產項目開展了多個深地現場試驗,并見到顯著成效。
項目在超深層重磁電弱信號高精度采集處理、大噸位低頻可控震源廣角地震采集技術、重磁電震約束與聯合反演技術、復雜超深層弱信號高精度地震成像技術、中新元古界有力區帶優選與評價、超深層重磁電震配套技術集成及技術經濟適用性評價等7個方面均取得階段研究成果和重要進展。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超大功率恒流電磁發射系統研制、超深層寬線廣角地震采集攻關試驗、重磁電震聯合解釋等20項重要進展和創新成果,落實和評價了一批超深層目標,發現、評價和優選深層—超深層圈閉19 個,提供采納井位11口,獲工業油氣流探井4 口。目前,項目總體進展順利,已獲授權專利3項,受理專利35項;獲軟件著作權7項,受理軟件著作權16項,制定企業技術標準4項,發表論文48篇,出版專著1部。
據悉,該項目近期已通過科技部中期檢查,專家組認為,該項目進展良好,項目組織管理嚴格有效,項目內部管理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確保了項目研究進度和成果質量。項目負責人表示,東方物探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將為后續此類項目的開展起到積極的示范及引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