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基礎化工板塊的540家上市化工企業共實現營業總收入23132.53億元,同比增長17.69%;實現凈利潤1196.75億元,同比增長8.69%。這些數據表明,基礎化工板塊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周期反轉行業凈利增長 前三季度,伴隨去庫存以及周期性反轉,鉀肥、磷肥、制冷劑、農藥、改性塑料、煤化工等子行業均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 得益于含氟制冷劑持續高景氣度,制冷劑行業在供需緊平衡下呈現“價利齊升”態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5家制冷劑企業共實現主營收入518.8億元,同比增長19.51%;凈利潤74.46億元,同比增長138.04%,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在化肥行業中,今年鉀肥行情一路走強,4家鉀肥企業前三季度共實現主營收入207.71億元,同比增長60.62%;凈利潤94.45億元,同比增長57.60%。光大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由于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多個鉀肥礦關閉,導致全球氯化鉀供給收縮,疊加東南亞、拉美等農業主產區的需求季節性增長,全球氯化鉀供需持續趨緊。擁有上游礦產資源的磷肥和鉀肥企業,則憑借穩固的成本優勢和產品價格韌性,延續高景氣度,龍頭企業業績大幅提升。8家磷肥企業前三季度共實現主營收入1150.72億元,同比增長2.15%;凈利潤92.68億元,同比增長11.61%。 此外,受周期性影響的還有農藥行業,行業呈現出“營收增長面廣、利潤改善顯著”的特征。42家農藥企業前三季度共實現主營收入1645.11億元,同比增長6.56%;凈利潤73.34億元,同比增長111.66%,表明企業在收入穩步提升的同時,盈利能力同步增強,顯示出高質量的成長性。 供需錯配格局難改 盡管部分領域表現良好,盈利面緩慢擴大,但供需錯配仍是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挑戰。例如炭黑行業,今年正經歷價格持續探底與成本居高不下的雙重考驗,大部分企業已經虧損運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6家輪胎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6.05億元,同比下降3.75%;凈利潤0.01億元,同比下降559%。 輪胎行業前三季度受海外貿易政策變動引發價格戰,以及產能快速擴張等因素影響,加之出口市場又面臨競爭白熱化,導致行業供需失衡,行業整體呈現“營收增長、利潤分化”的發展態勢。除中策輪胎營收與凈利潤雙增長外,其余凈利潤全部下降。數據顯示,11家輪胎企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59.69億元,同比增長10.03%;凈利潤102.89億元,同比下降18.17%。 此外,鈦白粉行業也正在經歷新一輪深度調整,9家鈦白粉企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5.04億元,同比下降11.97%;凈利潤25.15億元,同比下降45.67%。有機硅行業今年競爭加劇,氮肥生產企業在今年也普遍陷入虧損困境。 未來業績繼續分化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基礎化工板塊業績將繼續分化。具體來看,制冷劑、鉀肥等行業未來形勢依然明朗。據卓創資訊數據,制冷劑主流品種R32四季度長協價達6.02萬元/噸,較三季度暴漲18.97%。長期來看,頭部企業已前瞻布局第四代制冷劑及全氟己酮等新興產品,未來增長空間值得期待。未來,全球鉀肥市場供需格局短期難改,價格高位運行或將成為常態。此外,我國新能源車市場在“反內卷”政策帶動下健康發展,產銷數據同比高增。長城證券指出,新能源車行業的高速發展疊加人工智能對于儲能的需求爆發將進一步促進鋰電行業的同期高增。 與之相反的是,未來鈦白粉、氮肥等行業形勢或將面臨挑戰。卓創資訊鈦白粉分析師孫珊珊表示,今年以來鈦白粉價格持續下行,四季度國內需求進入淡季,尤其今年整體終端表現較為低迷,將對鈦白粉市場形成較大下行壓力。氮肥行業同樣不容樂觀,中國氮肥工業協會預測,2025年氮肥產量為5393萬噸,比上年增長9.6%;如果新增產能按計劃投產,2025年底我國尿素年產能有望超過7380萬噸。雖然氮肥需求也在增長,但產能增長速度過快,供應整體仍較為寬松,供大于求壓力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