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往返跑之后,緊接著穿針引線,以此來反映我們這臺工業機器人的工作模式,十分恰當。”近日,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公司研發副總裁于文進介紹起一款應用于光伏板插片轉運工序的工業機器人。
珞石機器人2015年從北京一處三室一廳的民房里起家,致力于新一代柔性機器人、輕型工業機器人及高端智能裝備的技術研發。2016年底,珞石生產基地落戶鄒城提供的標準化廠房。目前,北京珞石已將總部搬遷到濟寧鄒城。
近幾年,山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成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重鎮。無獨有偶,另一家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沈陽新松,也在濟南建設機器人工業軟件全球總部。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機器人技術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2020年6月,國內機器人領先企業新松機器人簽約落戶濟南高新區,項目投資16.5億元,打造新松機器人工業軟件全球總部。
![]() 北京珞石和沈陽新松兩家機器人企業,為什么不約而同把總部放在山東?
山東營商環境好。山東已經連續四年入選營商環境最好的10個省份之一。珞石和新松將總部放在山東,正是山東優化招商引資環境結下的碩果。
珞石落址鄒城,事出有因。2016年,珞石(北京)公司創始人庹華攜妻到鄒城考察,在孟府買了本《孟子全集》,但兩人重復交錢,服務員發現后,趕緊退給他們一份。這小小的一件事,是讓庹華決定將生產基地放在鄒城的起因。珞石落地鄒城后,發展迅速,原來廠房難以滿足更高的產量時效,鄒城立即幫助珞石規劃建設規模3萬平方米的創新智能制造產業園區,2024年更將1億元市級新動能產業投資基金投向珞石。持續感受到善意,公司于2023年10月將總部搬到山東。
新松落戶濟南,是受借助濟南優質發展環境和政策的感召。2016年6月,借助儒商大會的東風,新松落戶濟南高新區。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表示,濟南為軟件、控制等平臺應用推廣提供了足夠的市場支持,高新區擁有齊魯軟件園、進出口軟件基地等優質環境以及專業人才,形成成熟產業生態,新松落地濟南成為必然結果。落地僅一年多,山東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提出人才“淬火計劃”,新松人才隊伍就從數十人增加到160多人。
機器人產業在山東大有用武之地。珞石產品主要是用于生產制造的輕型柔性協作機器人,新松則屬于大型機器人,可以“一腦”多控。兩家機器人公司到山東,如蛟龍入海。
山東是“產業大海”,具有機器人鏈接的豐富應用場景。山東工業制造門類齊全,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山東人口過億,服務業市場廣闊,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都需要大量機器人。
![]() 珞石落地后迅速成為當地鏈主企業和國內領軍企業。鄒城本地做焊接的企業很多,珞石設計焊接機器人推向市場,節約了很多人力。到2023年,珞石機器人已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在國內出貨量前三,其中柔性協作機器人以40%的產品占有率位列全國第一。珞石機器人還與博世、三花智控、松芝等知名汽車零部件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并為特斯拉、寶馬、比亞迪等汽車制造巨頭提供了智能產線解決方案。目前,年產能達2000臺工業機器人,業務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松重點突破PLC、CNC、機器人控制器、編碼器、伺服系統等系列硬件產品,深度融入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與濱州化工、山東榮信集團、山東華天軟件、浪潮都有合作。比如,為山東化工企業設計機器人巡檢,打造無人實驗室,既保障了人員安全,又能節省80%的人力。
![]() 山東機器人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產業鏈完整,形成集群效應。山東人工智能發展接連出臺重要政策。2024年6月,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印發《山東省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2024年12月,《山東省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印發,瞄準人工智能前沿方向,力爭到2027年,力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
山東本地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在濟南,成立于2012年的翼菲智能科技,從并聯機器人切入工業機器人市場,自主研發的迅翼系列高速并聯機器人性能優于國內外同類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在淄博,紐氏達特從2014年開始研發、生產行走軸機器人,生產出能夠滿足設備要求的精密減速機,并圍繞智能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的六大關鍵核心零部件,打造全產業鏈生態架構。2025年將產生銷售收入15億,產業鏈生態規模達到50億元。
珞石和新松兩家機器人企業把總部“選擇山東”,是山東機器人產業繁榮發展的縮影。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82.1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從區域來看,廣東現存15.5萬余家機器人相關企業,江蘇擁有10.3萬余家,山東的企業數量也超過了4萬家。
(大眾新聞記者 周學澤 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