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種昂 “1月21日上午,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了爭取東明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獲批實施。”這讓山東省人大代表、東明石化集團副總裁丁書兵很是興奮。
山東省省長周乃翔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表述:高標準推進齊魯石化魯油魯煉項目,爭取東明石化煉化一體化、東營港PX上下游配套等項目獲批實施,加快董家口煉化等項目前期工作。
報告中提到的這幾個項目,事關山東石化產業的發展大局。1月20日下午,在菏澤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時,丁書兵在發言中專門介紹了東明石化與煉化一體化項目。
東明石化集團一直是山東乃至中國最大的地煉企業。目前該集團已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50萬噸/年,成為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行業領軍企業,形成了煉油和化工兩大核心產業。
東明石化董事長李湘平曾告訴經濟觀察網,中國原油進口量每年高達5.5億噸,但成品油市場卻一直有著數千萬噸過剩產能。加之全國七大石化基地相繼建成投產,山東地煉身處南北夾擊之下,傳統煉油業務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讓東明石化不得不向產業下游化工領域進行轉型。
2018年8月,就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改革的第一年,東明石化注冊成立了勁海化工,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投資70.7億元籌建100萬噸/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利用上游煉油的副產品來生產高端聚烯烴。
聚烯烴是高端化工品的基礎材料,下游可廣泛應用于生產汽車的保險杠、外殼、玻璃,生產醫療器械中的針瓶、輸液袋、針管,在農業中可用于生產塑料薄膜等。2023年3月,該項目正式投產。借此,東明石化從以前主要生產成品油,轉變為煉油與化工業務占比5:5。
此后,東明石化又投資220億元建設了30萬噸UPC科技試驗項目,并與中科科樂建設了5000 噸/年乙烯基聚烯烴彈性體(EPOE)項目,全面向石油產業鏈的下游化工領域深度轉型。
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英在菏澤團發言中表示,高端化工既是菏澤的支柱產業,又是傳統產業。我們一直通過持續地推動延鏈強鏈來實現產業的升級。2024年,菏澤新建續建過百億元的化工項目有3個,過10億元的化工項目有4個。
菏澤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5年菏澤將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搶抓石化產業列入山東省“一基地、兩集群”機遇,以9個省級化工園區為載體,堅持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大力發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三大特色產業集群。
目前,無論是東明石化還是菏澤市,都對1500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寄予厚望。李春英在1月20日下午菏澤代表團發言時表示,這個項目建成之后,東明石化的油化比將由現在的5:5調整為3:7,菏澤全市化工產業規模也由2024年2200多億元增至4,000億元。如果這些都能實現,將拉動菏澤市GDP大約在400億元左右。
東明石化的轉型升級是山東在石化領域新舊動能轉換的縮影。事實上,石化一直是山東的第一大產業。2023年,山東化工產值達2.8萬億元,相當于山東經濟體量1/4還多。
不過十多年前,山東石化產業的格局并非如此。很多業內人士記得,曾幾何時,每當全國鬧油荒,總會出現一個現象:北到黑龍江、南到廣東的加油站老板、銷售經理扎堆趕赴山東搶購成品油。
那時候的山東地煉卻呈現出數量多(有數十家,全國最多)、規模?。ǘ鄶禑捰彤a能只有幾百萬噸)、分布散(遍布山東各市)的特點,其產能占國內總產能1/4以上、被稱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可是,2015年全國規劃七大石化產業基地時,山東未能躋身其中。這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單個煉廠的平均煉油規模在1500萬—2000萬噸/年,浙石化甚至達到了4000萬噸/年。相比之下,山東只有幾百萬噸的眾多煉廠就成了“小舢板”。
業界人士對此憂心忡忡,有的大型煉廠探索轉型,有的中小煉廠選擇關停。也正是從那時候起,山東省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界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如果不作出產業調整,山東地煉企業遲早會被一家家淘汰!”
如今,山東石化產業格局一新。
2024年9月,總投資1168億元的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1000萬噸煉油二系列裝置正式投產。12月19日,中國石化齊魯石化魯油魯煉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項目破土動工。這是淄博建市以來單體一次性投資最大的產業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形成“16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的生產規模。
山東省人大代表、東明石化集團副總裁丁書兵在發言中介紹,高端化工是東明石化發展目標。目前,企業正加快推動1500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做好資質辦理、總體設計等開工準備,助力山東全省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該項目已經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希望能夠早日落地實施,早日發揮經濟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東明石化項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重點工作還包括:東營港PX上下游配套等項目獲批實施,加快董家口煉化等項目前期工作,等等。
這展現出山東在石化領域的產業新布局。一個全新的石化產業圖景清晰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