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鄭健 濰坊報道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命脈。醫藥產業作為正在蓬勃興起和迅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也是濰坊昌邑市的主導產業、主攻方向之一。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昌邑經濟開發區下營鎮的山東昌邑四方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看到在關鍵中間體生產車間內,一臺臺全自動化生產設備正有序運轉,身著工服的工人們則在各自崗位上巡查機器的運轉情況。
醫藥中間體是在生產醫藥產品過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輔料等中間產品,也是決定新藥價格的關鍵因素,其生產是藥品制備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四方醫藥化工有限公司便是一家致力于頭孢類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民營企業。
“我們公司主營產品分為頭孢類醫藥中間體、噻二唑系列中間體、單環β-內酰胺類中間體和其他高級中間體四大類,其中二巰基噻二唑市場占有率超過85%,產品遠銷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歐美亞市場以及大部分的國內省份,目前訂單已經排到明年6、7月份。”山東昌邑四方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晶向記者介紹道。
其實,在醫藥化工領域,頭孢類中間體因為其合成技術復雜、工藝控制要求高等因素,在業內并不“吃香”。
“四方醫藥是全省為數不多生產此類產品的生產廠家。”王晶告訴記者,他們能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憑借“小眾”產品贏得市場、獨占鰲頭的關鍵,源于企業源源不斷的創新。
在公司的質量檢驗和研發部,記者看到,一臺臺“身價不菲”的高端儀器設備擺滿試驗臺,“全副武裝”的科研人員小心翼翼地將試驗樣品放入精密儀器中,并時刻關注數值的變化。
“醫藥中間體就如同手機芯片,企業必須盡可能多地掌握屬于自己的‘醫藥芯片’,才能保持較強的話語權。”王晶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企業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宗旨,在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的同時,始終以提高產品性能、增強工藝穩定性、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物排放為目標,走科技創新之路,持續進行產品的迭代升級、新品的生產研發和工藝技術優化,用自身實力不斷推動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四方醫藥化工有限公司是山東省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擁有價值超過600萬元的研發設備,約20人的研發團隊,先后開展了諸如寡聚核苷酸單體工藝研究、新型芯片材料黃嘌呤的工藝研究以及多個頭孢類中間體工藝的研究,在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推動了企業的轉型升級。
此外,四方醫藥還與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濰坊學院等高校在新產品工藝開發、老產品工藝優化、廢水廢氣處理工藝等方面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截至目前,公司共有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其中一種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制備方法,打破了原本依賴于進口的局面,實現了國產替代。
“接下來,公司將新上年產777噸醫藥中間體項目,并以產業鏈條化、產品系列化為目標,構建全產業鏈創新體系,創新研發新模式,努力成為頭孢類醫藥中間體創新型領軍企業,逐步建設國內最具規模的頭孢類中間體生產科研基地。”山東昌邑四方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晶表示。
在細分領域聚焦主業、精耕細作,越來越多的昌邑化工企業迅速成長為數一數二的“隱形冠軍”。特別是近年來,昌邑市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不動搖,集聚優質資源、破除要素瓶頸,加強企業培育和服務,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路徑。通過實施“優質企業增量行動”,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了《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堅持高點定位加壓奮進,推動昌邑工業平穩健康發展。
同時,昌邑還不斷完善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集群創新體系,深入實施“互聯網+產業集群”行動,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管理、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主要環節的信息化應用均達到省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2024年以來,昌邑市新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4家,21個項目入選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