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范性質由推薦性變強制性
為進一步強化電石生產安全風險管控,提升行業整體安全水平,應急管理部組織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石生產安全技術規范》(GB 32375-2025)(簡稱《規范》),于10月5日發布,自2026年9月1日起實施,替代《電石生產安全技術規程》(GB/T 32375-2015)。
據了解,《規范》性質由推薦性變為強制性,技術內容全文強制。適用范圍由“適用于以石灰、炭素材料為原料,采用礦熱爐進行的電石生產”變更為“適用于電石生產企業的生產、儲存、異常工況處置和應急處置”。
該標準在總結和吸取國內外電石生產安全事故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聚焦行業共性問題,規范了電石生產企業的生產安全、儲存安全、異常工況處置、應急處置等方面的要求。通過引入智能化監測手段,推動行業風險管控及安全管理向數字化轉型,體現了行業發展的新趨勢與新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規范》新增了安全基礎管理、廠房選址和布置、建(構)筑物、管道與設備、電氣儀表及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安全基礎管理方面。要建立電極糊糊柱高度的工藝指標及使用臺賬;電石爐氣柜每年一小修、3年一中修、5年一大修;在一氧化碳泄漏風險區域巡檢的人員必須隨身佩戴便攜式檢測報警儀。新增冷卻塔與相鄰設施的最小水平間距要求。
在智能化管理方面,《規范》明確,電石出爐應采用出爐機器人;建設并應用人員定位系統;電石爐正常運行期間電極入爐長度應采用自動檢測方式完成;粗氣風機、凈氣風機、電爐變壓器室、液壓室、電極升降壓放平臺等關鍵設備設施應實現運行狀態監測和故障預警功能,運行過程無人巡檢。
與此同時,《規范》更改了電石爐運行的要求。電石爐運行過程爐氣中氧含量應小于1%(體積分數);電石爐出現爐氣溫度高高報警、環形料倉料位低低報警、電石爐循環冷卻水中斷的任一情況時,都應聯鎖停爐;采用間冷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的電石爐,應設置爐氣中氫氣含量大于或等于25%(體積分數)的報警;采用間冷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的電石爐,出現爐氣中氫氣含量大于或等于18%(體積分數)、爐氣內氫含量連續3 min內上升趨勢大于或等于6%(體積分數)的任一情況時,應聯鎖停爐;爐氣壓力連續30秒內大于或等于150Pa時,應聯鎖打開荒爐氣放散閥。
此外,《規范》還更改了電石儲存、異常工況處置的要求。新建、改建、擴建的電石建設項目不應采用濕式氣柜,并設置相應安全儀表;電石儲倉應進行料位監測、充氮保護,并設置氣體報警和泄壓設施。規定了人工測電極、人工檢查爐內漏水、處理料面、出爐吹氧、進入爐膛檢查檢修等5種作業場景的異常工況處置步驟,并限制作業人員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