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下稱《條例》)經國務院簽署正式發布,并將于5月1日實施。《條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是指導我國碳市場運行管理的法律依據,對于碳市場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僅有利于解決國內碳排放權資產屬性不清晰、立法和頂層設計不完善、配套監管和獎懲機制不明確等問題,也將極大促進我國碳金融的發展。
首先,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形成為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市場需求。企業和機構需要購買碳排放權或者實施減排措施來滿足排放上限要求,這就形成了對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推動了碳金融市場的發展。
其次,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發展促進了碳金融產品的創新。例如,碳期貨、碳期權、碳基金等金融衍生品的出現,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同時也為企業和機構提供了更多的風險管理工具,推動了碳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和創新發展。
再次,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為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了風險管理的需求。企業需要通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來管理碳排放風險,而金融機構則可以通過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來滿足這一需求,推動了碳金融市場的發展。
最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碳排放權或者參與碳金融產品和服務來獲得收益,同時也可以支持和促進企業和機構的減排行為,推動了碳金融市場的拓展和壯大。
石化化工產業是傳統的高能耗、高碳排放行業,是工業領域主要的溫室氣體來源之一,單位GDP碳排放量較高。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2020年石化化工行業CO?排放量為13.84億噸,約占我國工業總排放量的21%,碳排放總量的14%,行業低碳轉型已迫在眉睫。據中金公司測算,2030—2060年碳中和時期,石化化工行業是我國高碳行業中資金需求最多的行業之一,高達3.9萬億元。因此,石化化工行業該如何借助碳排放交易和碳金融市場獲得資金支持,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要建立碳排放數據收集和報告機制。石化化工行業應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數據收集和報告機制,確保準確、可靠地獲取企業的碳排放數據。這將為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和碳金融市場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二要加強碳排放管理和減排技術創新。石化化工行業應加強碳排放管理,推動減排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通過采用更清潔、更高效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降低碳排放,提高碳排放權的價值。
三要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石化化工企業可以通過購買和銷售碳排放權來管理碳排放風險,實現碳排放減少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四要盡早關注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石化化工企業可以關注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比如碳期貨、碳期權等,通過這些金融工具來進行碳排放風險管理和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