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田志堅團隊開發的煤基費托合成蠟加氫異構生產高檔潤滑油基礎油技術,在新疆克拉瑪依白堿灘區中試裝置上成功開展生產試驗,以國產費托合成蠟為原料,高收率批量生產出高品質潤滑油基礎油產品。 黏度指數和傾點是評價潤滑油基礎油產品的重要指標。黏度指數越高、傾點越低,潤滑功能的穩定性、流動性能就越好,可滿足極寒環境等苛刻條件下的正常使用。以石油基為原料生產的基礎油黏度指數難以達到130,煤基費托合成蠟因其更高的蠟含量生產的基礎油黏度指數可達150。但費托合成蠟因熔點高、餾程寬等特點,難以產出兼具高黏度指數和低傾點的潤滑油基礎油。長期以來,業界一直在探索費托合成蠟高效轉化為潤滑油基礎油的新技術。
經過多年研究,該團隊相繼完成高性能費托合成蠟深度加氫異構催化劑的研制、費托合成蠟加氫異構—補充精制級配工藝開發和專用催化劑的工業規模放大生產。此次采用國產費托合成蠟為原料,生產出系列高檔潤滑油基礎油產品,黏度指數和傾點均獲得較好結果。
其中,該技術生產出的產品達到III+類潤滑油基礎油標準,可作為超高黏度指數潤滑油基礎油,用作發動機油、齒輪油、液壓油、壓縮機油、潤滑脂等。與目前市場上主要潤滑油基礎油產品I、II類油相比,該類產品具有更好的黏溫特性,在節能減排、延長機械使用壽命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主產品高檔潤滑油基礎油之外,該技術還可生產出無芳烴溶劑油、鉆井液、工業白油等高附加值副產品。該研究主要負責人、大連化物所研究員王從新介紹,該技術進一步豐富了煤化工產品路線,為我國煤化工企業每年近1000萬噸煤基費托合成油向高附加值產業鏈升級提供重要的技術解決方案,采用該技術生產的系列高檔潤滑油基礎油產品有望填補我國高檔潤滑油市場缺口,實現我國高檔潤滑油產品自足自給。
據悉,此次試驗是繼2019年大連化物所與新疆克拉瑪依華澳特種油品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環烷基稠油加氫異構生產高黏度基礎油試驗后,成功開展的第二項生產試驗。
我國是潤滑油生產和消費大國,潤滑油每年的表觀消費量達到1000萬噸。在所有潤滑油產品中,III類及以上高檔潤滑油產品以20%的市場獲取80%的利潤,但國內市場80%的高檔潤滑油品牌為國外產品,高檔潤滑油主要依賴進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