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機高分子半導體的場效應晶體管具有柔性、價廉、質輕、可大面積制備等優勢,可應用于物聯網智能電子器件及生物可穿戴器件等領域。近日,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光調控有機高分子半導體性能研究領域獲得進展。 研究人員將偶氮苯基團引入有機高分子半導體的側鏈,發現可以通過紫外、可見光照可逆調控半導體薄膜的結晶性,進而可逆調控其半導體性能,并表現出光響應速度快和器件穩定性好的優點。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進一步設計合成了側鏈含有吡唑偶氮苯單元的共軛給受體聚合物PDPYA,構建出近紅外光可逆調控的有機場效應晶體管。它表現出更優異的光穩定性,展現出在記憶器件等方面應用的潛在價值。
科研人員進一步在有機高分子半導體側鏈中引入了兩種不同結構的偶氮苯基團,設計合成了有機高分子半導體POMPYA,實現了通過560納米、365納米、470納米3種波長光照對基于POMPYA薄膜的場效應晶體管器件性能的可逆調控,并可依次達到三重穩定的電導態,且三種狀態間可以通過特定波長的光照進行可逆轉換,為構建光調控的多重穩態有機場效應晶體管提供了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