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從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獲悉,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臺2500米級超深水打樁錘成功完成海試和示范應用,填補了國內超深水打樁核心裝備技術空白,助推我國水下打樁作業能力由深水邁向超深水,對于加快深海油氣資源開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油氣、風電等各類平臺,要在海上站穩“腳跟”,不僅要能夠抵抗強大的臺風襲擊,還要在涌浪的頻繁沖擊下保持穩定,需要使用像“定海神針”一樣的鋼樁深深扎根海底作為“地基”。打樁錘是海底打“地基”必不可少的關鍵裝備,在海洋油氣開發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長期以來,超深水打樁錘的研發制造技術一直掌握在少數國外廠家手中。
據悉,本次海試的超深水打樁錘自重約165噸,重量相當于160輛家用小汽車,總高相當于近6層樓,打樁直徑可達2.5米。打樁時依靠內部構造“錘芯”撞擊,將產生的沖擊力散播給樁體,具有能耗低、污染少、適應性強等顯著優點。打樁錘裝備了高精度傳感器和高清靈敏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監控打樁狀態,讓作業人員一覽海底施工全貌。在兩臺500千瓦發電機同時驅動下,打樁錘每一次“錘打”相當于一輛小汽車以100公里/小時速度撞擊的力量,依托耐壓防水水下控制系統,在相當于250個大氣壓的巨大海水壓力下,最快3小時就可以錘擊數千次將一根100米長的“鋼樁”打入海床。
據海油工程“超深水打樁錘系統研制”項目負責人于文太介紹,本次研發的超深水打樁錘設計作業水深全球領先,能覆蓋我國主要海域,海油工程聯合北京機電研究所中機鍛壓公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船級社等單位,經過近3年的科技攻關,先后攻克超深水打樁錘總體方案設計、關鍵核心部件設計制造等多項關鍵技術,自主研發高響應度控制系統和先進液壓控制系統,實現打擊速度的精準控制和裝備自主定位,經過高壓、低溫、沖擊等復雜試驗驗證,作業位置精度控制達到亞米級,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多年以來,海油工程累計完成95%以上國內海洋油氣平臺的打樁作業,成為國內唯一具備300米以上水深打樁能力的企業,2023年創造了亞洲最長樁基作業紀錄,并在沙特、印尼、尼日利亞等國外市場創造佳績。下一步,海油工程將持續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持續打造超深水打樁裝備研發、應用和維保一體化技術能力,助力我國“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