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為結束對中國的依賴,印度制藥公司正在尋求藥物活性藥物成分(API)的本地制造商,或試圖在公司內部生產。 行業數據顯示,盡管因其大量的非專利藥和疫苗生產能力,印度被譽為“世界藥房”。但到2019年,中國已占其API需求的一半,而這一數據在三年前幾乎為零。
印度卡迪拉醫療保健公司、西普拉有限公司、太陽制藥和百康生物制藥的高管們在周二表示,他們正在積極努力減少對產自中國的原材料的依賴。他們還指出,由于新冠疫情導致中國供應不暢也是一個主要因素。去年年初,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爭相尋找能保證重要藥物暢銷全球所需的原料。
卡迪拉醫療保健公司供應主管在印度南部的泰倫迦納邦舉辦的亞州生物技術大會上稱:“由于(印度國內)存在反華情緒,大多數公司正在努力降低自身風險,以明確表明它們與中國的供應鏈聯系有限。”他還稱:“對于關鍵的API化學分子,我們的想法是進行后向整合,在此過程中,將控制對自身業務產生最大的影響的那部分,同時確保整個價值鏈的安全。”他說,公司也正在尋找可以保證一致性和有競爭力價格的可靠本土供應商。
西普拉有限公司的供應負責人表示,除了與當地供應商合作外,它已經啟動了“API重新構想”計劃,以利用諸如生產補貼等政府近期的激勵措施來擴大自身的生產能力。
百康生物制藥的供應主管則表示,該公司設定的一個目標是“有多少百分比的收入獨立于中國”。他說:“我們很高興地說,到最后一個季度,我們有幾乎50%(的收入)完全脫離與中國的關系。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會再從中國采購貨源,但(表明)我們不再依賴中國了。”然而,他也表示,印度將不得不改善基礎設施,加快審批程序,才能達到中國的生產規模和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