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不平凡的2020年,國內己內酰胺市場經歷的了怎樣的轉變,行業發展有了哪些新的變化,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1、疫情影響 價格跌至新低
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國際原油暴跌,大宗商品市場直線下滑,上半年的己內酰胺市場價格創下歷史新低。上游純苯市場大跌,下游需求持續走弱,己內酰胺廠家庫存高企,市場利空施壓,一季度己內酰胺市場直線下滑。至4月初,國內己內酰胺市場最低跌至7500-7600元/噸(6個月承兌送到),較春節前下跌了3800元/噸,跌幅達33.48%,創下歷史新低。下半年市場開始觸底反彈,市場逐步恢復到疫情前的市場價格。
2、貼合市場 企業指導價調整
目前己內酰胺的定價機制基本由市場供需基本面決定,在定價過程中參考市場經濟環境、上游原料市場、企業自身庫存情況和下游采購跟進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其中中國石化(包括巴陵石化和巴陵恒逸)、南京東方、福建申遠、滄州旭陽等企業以前均采用每月掛牌和結算的方式定價,2020年開始采用周度指導價,更好的反映市場的走勢。而且結算方式由以前的三月承兌自提改為六月承兌自提。
3、生產虧損加劇 新增產能放緩
今年國內己內酰胺市場跌幅遠大于原料市場跌幅,因此,己內酰胺企業生產虧損加劇,2020年國內己內酰胺企業年均利潤在-19.66元/噸,較去年下降102.07%。隨著己內酰胺產能的過剩,市場價格競爭加劇,企業讓利促銷增多,導致企業生產難有利潤可言。在生產虧損的惡性循環中,企業新增產能均有所放緩,今年僅神馬新增20萬噸新裝置,加之山西蘭花和福建永榮的脫瓶頸擴產,而神馬在新增20萬噸產能后,其10萬噸舊裝置停車技改。而內蒙慶華的20萬噸新裝置雖于2019年建成,但遲遲未投產。其他新裝置也紛紛推遲投產時間。
4、未來己內酰胺新增產能加大 過剩壓力顯現
未來幾年,國內己內酰胺新增產能加大,滄州旭陽化工有限公司己內酰胺擴建項目,項目建成后,己內酰胺產能將達到50萬噸/年。巴陵石化己內酰胺產業鏈搬遷與升級轉型發展項目,將一次建設60萬噸/年己內酰胺產業鏈。鄂托克旗建元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建設規模為60萬噸/年己內酰胺項目。而且未來國內己內酰胺-聚酰胺一體化項目增多,未來百萬噸級的己內酰胺-聚酰胺聯合生產基地將是新常態。因此己內酰胺國內產能將面臨較大的過剩壓力。
5、需求支撐 己內酰胺進口穩步增多
2020年,國內己內酰胺總進口量達26.7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2.51%。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海外整體需求銳減,而我國自3月份之后,復工穩步推進,經濟呈現持續穩定恢復的態勢,國內需求平穩增長,因此海外進口紛紛轉向中國,而且下半年開始,國內己內酰胺市場價格持續反彈,而進口貨源與國內市場價差縮小,進口貨更具價格優勢,進口量隨之逐步增多。其中在7-9月份,單月進口量均在3萬噸以上。而往年單月進口量僅1-2萬噸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