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環氧產業產銷兩旺,今年1~8月仍呈現穩中趨好的態勢,這一成績的取得受益于其下游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和上游乙烯原料的充足供應。未來還需上下游企業在這兩方面共同發力,以維護環氧產業市場穩定,規避‘紅海’競爭。”在上周于無錫召開的第四屆全國環氧及衍生物發展合作論壇上,與會專家及企業代表達成上述共識。 據了解,2019年中國環氧產業產銷兩旺,全國環氧乙烷產品產量403萬噸,同比增長21.35%;2020年1~8月,環氧乙烷產量同比增長9.14%,呈現穩中趨好的態勢。 環氧乙烷產能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其下游產業的迅速發展及其上游乙烯原料的充足供應。特別是以減水劑聚醚單體、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聚醚多元醇、乙醇胺等為主的環氧乙烷下游產業的多元化發展給國內環氧乙烷產能的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鄭寶山指出,乙烯作為環氧乙烷直接上游原料,對環氧乙烷成本面起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他建議,首先要優化傳統路線原料,統籌考慮油品過剩與乙烯、芳烴原料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其次要穩妥推進原料多元化,有計劃推進東部沿海地區進口輕烴裂解制乙烯項目,發展新型煤化工路線,構筑多元化的基礎原料結構;再次還要進一步優化進口結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根據市場需求,合理控制進口海外低成本大宗通用產品規模,重點向功能化、特色化的環氧乙烷衍生新品種、新材料等領域進軍。 多元化的下游產業為環氧乙烷產能增長奠定了基礎。減水劑單體是環氧乙烷下游最大的消費領域。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副所長黃靖認為,聚羧酸系減水劑應向三個方向發展:一是發揮聚羧酸分子構象的可設計性,制備高適應性的減水劑;二是研制和應用新型的功能單體,充分發揮聚羧酸分子的可變化優勢;三是探索制備新工藝,充分發揮自由基聚合的工藝特點。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也是環氧乙烷的重要下游,對于表面活性劑主體—磺化/乙氧基化產業的發展。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工程師趙永杰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乙氧基化、磺化聯產的陰非離子表面活劑是高性價比的合成方向。他提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行業應根據下游需求開發高附加值乙氧基化系列產品,以降低產品同質化的市場風險。 乙醇胺對環氧乙烷的支撐也功不可沒。目前國內乙醇胺年需求量大約50萬噸,其中進口量18萬噸,占比36%。隨著新基建的發展,乙醇胺的需求還會保持穩步遞增趨勢。金燕化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江表示,如果乙醇胺想保持穩定發展,產業一體化是發展趨勢,上下游需共同協作,尋找多維度、多元化合作模式,國內生產企業應提升國際競爭力,用戶也要改變進口的消費習慣。 “下游企業還要加快發展市場潛力大、附加值高的化工新材料產業,例如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高性能合成橡膠等,讓下游應用更加多元化,以夯實環氧產業的基礎。”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副總工程師王佩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