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寒露時節到來,部分西北地區已步入供暖季。為應對冬季供應,中石油提前制定方案,調集各方資源,為冬季供應做充足準備。 主力氣區肩負上產重任
作為冬供主力軍,中石油國內天然氣產量備受關注。
在國內資源方面,中石油不斷加大長慶、塔里木、西南和青海主力氣區勘探開發力度,提升產能建設目標。今年年初,長慶油田將天然氣年產目標追加到380億立方米的歷史最高點;塔里木油田今年年產量預計凈增10億立方米,達262億立方米;西南油氣田年初定下完成230億立方米的產氣目標,同比增加10%;青海油田年內新建天然氣產能10億立方米,日增氣300萬立方米,最高日供氣量可達到2000萬立方米。
除主力氣區外,以大慶油田、吉林油田為主的非主力氣區成為天然氣生產的有力補充。
進口渠道多樣化保供應
中國進口天然氣通道主要包括中亞管道、中緬管道和海上進口液化天然氣(LNG)。中石油在各氣源方供應方案基礎上,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供應風險,做好預案。
中油國際管道公司積極了解各方氣源和今冬供氣意愿,并與大數據結合,為冬季保供期間的數量預測提供理論基礎。
LNG是歷年冬天供應調峰的最靈活資源。今年冬季,中石油將加大LNG采購力度,除長貿協議之外,通過增加現貨采購,備戰冬季消費高峰。
根據冬季LNG資源的初步安排,江蘇LNG已明確氣化外輸33億立方米保供生產任務目標;唐山LNG冬供期間,預計氣化外輸總量將達到41億立方米,裝車外輸量達到2.39億立方米。
儲備體系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調峰保供的重要手段,儲氣庫在冬季供應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月至8月,中石油儲氣庫注氣量同比增幅達23.8%.
中石油于今年6月進行儲氣庫業務管理體制改革,儲氣庫業務移交勘探與生產分公司統一管理,管道企業所屬儲氣庫(群)全部移交相應油田企業。
自大港油田公司正式接收北京天然氣管道大港儲氣庫群以來,公司細化采氣物資儲備,今年計劃采氣21.5億立方米,截至8月底,已完成計劃90.65%;呼圖壁是我國最大的儲氣庫,自4月2日作業區注氣以來,周期注氣量比去年同期提高2.9億立方米,計劃注氣量16億立方米;西南油氣田相國寺儲氣庫今冬可以達到2000萬立方米的日生產能力。2018年注氣量力爭達到16.5億立方米。
在現有的儲氣庫調峰基礎上,中石油不斷加大儲氣庫建設力度。西南油氣田公司將計劃分批建成8座儲氣庫用于調峰保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