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受美國擬對中國涉及500億美元產品增加關稅影響,國內商品市場大幅走跌,受此影響,甲醇期貨主力MA1805合約亦降至2674低點,日內下跌近150點,而港口現貨亦降至2900元/噸附近,日內跌幅70元/噸。由此可見,宏觀事件雖對商品基本面影響有限,然作為眾多商品基礎的貨幣、經濟政策等往往決定各商品走勢,且“貿易戰”的影響對商品的下跌、金銀等避險工具的受捧密切相關。 4月4日,中國宣布對美大豆、汽車等產品加征25%關稅,受該消息影響,美農產品紛紛回落,包括大豆、小麥等多個期貨品種,其中美豆一度跌至983.4點,較日內高點跌近60點。假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又聲稱要對中國1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征關稅,而中國也對此予以回應“若美方公布新增1000億美元征稅產品清單,中方將立刻進行大力度反擊”。雙方貿易緊張格局再起。 據悉,本次中美貿易戰中對涉及兩國進出口比重較大產品,涉及科技、農產品等多重方面,而針對甲醇單產品而言,目前中美兩國直接往來相對有限,其中2016年進口美國甲醇26萬噸附近,占總進口量的3%左右,2017年進口美國甲醇僅8萬噸附近,占總進口量的1%附近,故從進出口品種來看,此次貿易戰對甲醇單產品直接影響較小。 然需注意的是,宏觀事件的影響往往在金融市場波動較大,而甲醇期貨作為目前化工品期貨中活躍度較高的品種,不排除甲醇期貨合約受化工品及整體商品波動而出現較大程度波動,且甲醇期貨對華東現貨關聯度較高,且華東現貨可直接傳導至關中、河南、山東等內地市場。同時,受近期消息面影響,不排除國內化工品整體走勢偏弱,農產品走勢偏強可能,關注節后部分投資公司產品對沖策略等,故此次中美貿易變化或對甲醇直接影響有限,關注金融衍生品對現貨影響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