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印發文件,從多方面對廢舊輪胎的綜合利用提出了規范要求。 輪胎翻新率相對偏低 “從目前的再利用形式看,再生橡膠和橡膠粉是廢舊輪胎處理的主力軍,占每年全部處理量的50%以上,連續化和自動化熱裂解占比較低,而輪胎翻新率僅為5%。”中國輪胎循環利用協會會長朱軍說。 事實上,輪胎翻新是輪胎資源循環利用的首選方式。朱軍解釋,以原輪胎35%的原材料、40%左右的能源消耗和50%以下的價格,就可以翻新一條輪胎,且可跑里程能達到新輪胎的90%以上。 性能優越、性價比高,為何中國輪胎翻新使用率偏低? 經營輪胎翻新業務多年的北京吉通輪胎翻修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矯恒繪道出原因:目前國產輪胎缺乏強制性翻新標準,載重車存在“一駛到廢”的情況,輪胎磨損至報廢才考慮更換新胎,這就使得替換下來的輪胎胎體無法滿足翻新要求,致使輪胎翻新生產面臨“無米下鍋”的狀況。 矯恒繪建議,盡早出臺相關標準及輪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企業對產品的循環利用負責。 另一方面,人們對輪胎翻新的觀念亦有待改變。“目前中國翻新輪胎在乘用車領域的使用幾乎為零。”業內人士分析,現在不少乘用車主仍然對翻新輪胎的質量存疑,輪胎受損后大多選擇進行簡單修補或更換新胎,這也導致此類廢舊輪胎不能被合理利用。 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在河南汝南縣,通過攻關十幾項關鍵性技術難題,雙星伊克斯達廢舊橡膠綠色裂解智能工廠實現了對廢舊輪胎處理的“零污染、零殘留、零排放、全利用”。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有助于今后熱裂解項目的產業化在當地的推廣和復制。”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盡管難題待解,但調查中,受訪企業普遍看好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產業的市場前景。事實上,伴隨著國家環保政策不斷加碼和行業秩序的持續規范,廢舊輪胎正由過去的“黑色污染”變身為“黑色黃金”。 山東開元潤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祥東算了一筆賬:以開元潤豐工廠年處理廢舊輪胎6萬噸計算,可得到2.4萬噸裂解油、2.2萬噸炭黑、0.72萬噸鋼絲和少量可燃氣,這些產品的年銷售額預計可達8000萬元左右。 由此計算,如果全國每年產生的千萬噸廢舊輪胎規范化加工處理,或可形成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鏈。 中國汽車保有量大且還在持續增長,為廢舊輪胎市場提供了充足的市場基礎。旺盛的需求之外,還有政策支持。 此前,國家發改委發布指導目錄,明確將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其成為利國利民的朝陽行業。 前景向好,機遇已來。如何實現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盡可能得到更多的再生資源。”在朱軍看來,未來行業發展的總基調是,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根基,以實現循環發展為驅動力,以節能減排為路徑,以獲取再生資源為目標,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世界輪胎循環利用事業發展可借鑒、對人類生態環境保護有貢獻的中國方案。 具體來說,業內人士建議,輪胎翻新行業下一步不妨大力進軍物流運輸市場,瞄準目標客戶,聯合相關行業組織搭建資源平臺,一手抓運輸企業,獲取廢舊輪胎資源;一手抓規范,提供優質產品服務。再生橡膠及橡膠粉行業可繼續提升工藝技術水平,研發和采用節能環保高效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 而對熱裂解而言,要堅決取締“土法煉油”生產,鼓勵引導企業邁向連續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實現清潔化、低能耗、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