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下發《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第48147號),裁定巴斯夫名稱為“連續生產可生物解聚酯的方法”的專利權部分無效,但同時決定在巴斯夫于2020年8月12日提交的權利要求1-26的基礎上,維持第200980113097.4號發明專利權有效。這場專利糾紛長達近一年之久,一方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老牌化工巨頭,一方是國內新材料領域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限塑令下,生物降解材料市場的爭奪戰一觸即發。 專利之爭由金發科技挑起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下發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
▼2020年3月23日
金發科技針對巴斯夫的中國專利“連續生產可生物降解聚酯的方法”主動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認定其專利權利1-27全部無效。
▼4月23日
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該請求。
▼5月18日
巴斯夫首次進行回應并修改權利要求書。
▼8月12日
巴斯夫最終提交修改后的權利要求書,由27項減少到26項。其中最主要的是刪除了權利要求1中生產聚酯的原料之一“脂肪族二羧酸”和權利要求等。國家知識產權局因此維持,在上述刪除之后基礎上的巴斯夫發明專利權有效。
刪除一種原料影響有多大?
這主要刪除的一種原料,減少的一項權利要求影響到底有多大?
業內人士指出,巴斯夫刪除了權利要求1中基于“脂肪族二羧酸”的這一套技術方案(針對PBS類的產品生產工藝),也就是無效決定中提到的部分無效的方案,由于后續所有權利要求都直接或間接引用了權利要求1,因此整個專利可以說有兩套技術路線,目前被保留了一套,無效了一套。
這意味著,彤程新材獲得的巴斯夫獨家專利授權,優勢只在PBAT產品上,PBS類產品將不具備專利保護。
巴斯夫之前的專利包含了PBAT和PBS兩類技術路線,在未判定無效前,國內只要采用巴斯夫專利技術的企業,無論是生產PBAT還是生產PBS,都需要得到巴斯夫的授權并支付1%~5%不等的專利許可費。而部分無效后,實際上巴斯夫專利在PBS類產品上將不受保護,國內企業可以使用巴斯夫工藝生產,而不需要支付許可費。
兩大公司的生物降解材料競賽
在環保政策的驅動下,PBAT、PBS、PBST等生物降解塑料,在一次性餐具、包裝、農業、汽車、醫療、紡織等領域的應用正迎來市場發展新機遇。近兩年來,多個企業發布PBAT相關消息,紛紛上馬或擴建相關產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在建擬建項目達到463.3萬噸,預計2021年將有37萬噸新增產能投放市場,國內總產能達到68.7萬噸/年,產量40萬噸左右,缺口10萬噸。
巴斯夫和金發科技都在加緊布局,將包括PBAT在內的可降解材料作為未來幾年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
●巴斯夫:與本土公司合作+湛江基地3條生產線
BASF 公司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PBAT制造商,脂肪族芳香族無規共聚酯PBAT(Ecoflex®)已實現年產8萬噸。
巴斯夫生物聚合物Ecoflex®于1998年投入市場,并根據德國標準DIN EN 13432以及美國標準ASTM D6400認證為可堆肥產品。該產品可與其他再生原料混合,制成巴斯夫經認證的可堆肥生物基聚合物Ecovio®。
Ecovio® 的典型用途為有機垃圾袋、保鮮膜、果蔬袋,以及農業地膜和食品包裝。研究表明,Ecovio® 在生產、包裝和保質期以及食物垃圾收集方面具有優勢。
2020年5月28日,彤程新材與巴斯夫簽署協議,攜手在中國合作生產經認證可堆肥共聚酯 PBAT。為此,彤程新材將在上海建造一座一期產能為6萬噸的PBAT工廠。該工廠將使用巴斯夫的工藝技術,出產的原材料將部分交由巴斯夫作為Ecoflex®產品銷售。新工廠將于2022年投產,供應全球生物聚合物市場。
除此之外,巴斯夫在湛江一體化基地,也將建設PBAT生產線。
●金發科技:擁有自主技術,6萬噸PBAT今年上半年完工
金發科技也具有自己的技術。根據公開資料可知金發科技2011年申請的PBAT專利為分步法。業內人士表示,這不同于巴斯夫的一步連續法,兩者的差異非常大,生產設備完全不一樣,在此基礎上衍生的生產工藝也不一樣。金發科技PBAT產品此前大部分出口到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地區,出口額占行業的近70%。
公司現有年產7.1萬噸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生產線,并正在建設兩條新的生產線。其中,年產6萬噸的PBAT生產線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完工,而年產3萬噸PLA產線預計在2021年四季度完工。2020年上半年,金發科技可降解塑料產品實現銷量3.14萬噸,同比增長49.28%,其中國內市場占比約為20%,產品銷量位居亞太第一、全球第三。隨著公司在建生物降解塑料工程項目的逐漸完工,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續提升。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金發科技分別實現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銷量1.7萬噸、2.6萬噸、4.8萬噸,分別同比增長147%、54%、84%,且其產品毛利率遠高于改性塑料,已經成為公司化工材料營收的第二大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