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以來,全球聚丙烯的產能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18年,東北亞地區的PP產能占比在40%以上,保持了絕對量的優勢。為何東北亞地區PP產能近年來能夠保持領先,主要還是得益于中國煉油化工產能、煤化工、MTO、PDH產能的興起。市場消息,內蒙古久泰PP裝置計劃3月20日正式投產,開車計劃產L5E89,該裝置產能32萬噸/年,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為甲醇制烯烴工藝,國內聚丙烯市場有望再添新丁。 中國是全球聚丙烯生產及消費能力名列前茅的國家,雖然國內聚丙烯供應量不斷增加,2018年聚丙烯總產能2258萬噸/年,產量1909.1萬噸,但每年仍有近20%的量需要進口。我國聚丙烯行業市場正面臨“結構性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并存”的局面。聚丙烯生產企業通過開發新產品,例如高熔纖維用聚丙烯、薄壁注塑用聚丙烯等,提高聚丙烯產品附加值,緩解聚丙烯低端產品庫存,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當前我國制取PP的工藝有原油或石腦油裂解的油化工工藝、以煤為原料經甲醇制烯烴的煤化工工藝、單純以甲醇為原料的MTO/MTP工藝、以丙烷為原料的PDH工藝以及部分外采單體丙烯制PP等工藝,其中煉油化工占比位居首位,產能占比超過一半,這主要還是因為以原油為原料的煉化一體化項目的PP產能具有工藝技術成熟、工藝安全可控、產品性能較佳等優點。 細看我國未來5年的新建PP產能項目的工藝,仍然堅持多元化特色,主要由于煤炭作為原油的補充,產能繼續釋放。而海外化工品貿易更多先到達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沿海地區也有不少以甲醇為原料的MTO/MTP工藝和以丙烷為原料的PDH工藝制PP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