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戰繼續升級,從9月24日起,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輪產品關稅再次大幅上調。 近日,輪胎世界網針對中國輪胎外貿未來發展形勢,進行調查。
結果顯示,許多輪胎企業已經為迎接新的外貿格局,做了準備。
企業悲觀情緒緩解
目前,中國輪胎外貿業務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但是,近半數參與調研的輪胎業人士認為,接下來一段時間,中國輪胎外貿形勢不會有太大的下滑趨勢。
其中,22%的人覺得未來形勢大好;25%的人認為,市場會基本穩定。
仍有39%的人表示,形勢會越來越差;無法判斷好壞的也大有人在,占比14%。
與半年前相比,認為輪胎外貿業務會一直下降的人數,從55%下降至39%。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7月,中國出口新的橡膠輪胎27986萬條,同比增長0.4%。
這表明,年初以來,中國輪胎出口量雖增長緩慢,但仍有小幅上升。
漲價削弱競爭力
談到對出口業務影響最大的因素,中美貿易戰升級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有56%的人選擇這一選項。
當下,美國對包括輪胎在內的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已經板上釘釘。
有外貿企業人士告訴輪胎世界網,短時間內,這會讓中國輪胎企業的出口雪上加霜。
此外,31%的人察覺到,中國輪胎價格的提升,也會影響輪胎出口。
“因為中國輪胎最大的競爭力優勢,還是價格。”上述外貿人士稱。
從海關數據看,中國輪胎出口均價,同比也出現明顯增長。
重心放在多個市場
2017年,中國乘用車輪胎、皮卡輪胎、卡客車輪胎對美國的出口,同比均呈下降趨勢。
但美國仍是中國輪胎出口的重要市場。
加征關稅的政策正式實行后,中國輪胎企業當務之急就是尋找新的出路。
對此,72%的人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開拓中東、亞洲、非洲新渠道;13%的人選擇轉戰國內市場。
據介紹,中東國家的輪胎主要依賴進口;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進口中國輪胎的數量逐年增加;非洲輪胎市場也在快速增長中。
輪胎世界網了解到,國內主流輪胎企業,已經紛紛出手,做好應對外貿新格局的準備。
三角輪胎在亞太、中東非等地區,相繼建立起國際團隊,并啟動海外工廠建設。
玲瓏、中策、賽輪金宇、森麒麟、雙錢等大型輪胎制造商,也不斷加大海外渠道和生產基地的投資力度。
“做兩手準備的,不只是這些輪胎企業領頭羊。國內有實力的、想活下去的輪胎廠家,都在做功課,準備打持久戰。”一名輪胎企業老總告訴輪胎世界網。
輪胎展會順勢改變
今年11月16日-19日,中國國際輪胎及后市場展覽將在廣州舉行。
業內人士認為,參加展會是企業提高知名度的有效方式,輪胎專業展會也應該結合當下的內外貿形勢,不斷地做出改變。
從調研結果來看,輪胎企業更希望車展可以將他們與汽車廠家、經銷商及客戶等,聯系起來。
其中,開拓配套市場最受歡迎,占比33%;對接門店、車隊等用戶端占比25%;聯合地方經銷商占比23%;打開替換市場大門占比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