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輪胎行業面臨產能結構性過剩、國內市場需求不高,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 據分析,中國輪胎業的發展將在走低過程中進入理性回調。
數十年迅速發展
從中國輪胎行業的發展歷程看,迅速發展期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99年-2000年,由于產能過剩,中國輪胎產業呈現出全行業虧損局面;
第二階段為2001年-2005年,汽車產業發展強勁及輪胎出口大幅增加,促進中國輪胎業快速復蘇;
第三階段為2006年至今,中國輪胎產業規模繼續壯大。
2008年,中國輪胎行業銷售收入為1864.76億元;2016年,其銷售收入達到5971.69億元。
發展增速逐年降低
近年來,國內外汽車產銷量的增速呈下調趨勢,輪胎需求量增速也隨之下降;
同期,中國輪胎行業趨于成熟,企業規模漸長,產能急劇增加。
此外,出口市場遇阻、政府對輪胎企業的環保要求愈發嚴格。
上述原因,導致中國輪胎行業銷售規模增大,但增長速度明顯下滑。
市場潛力仍然巨大
隨著國際輪胎市場不斷擴大,更好的輪胎行業環境正在形成。
全球輪胎制造產業向亞太地區轉移趨勢明顯,長期利好中國優質輪胎企業。
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輪胎制造大國,輪胎年產量占全球輪胎總產量的38%。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幾年,輪胎需求量將呈幾何倍數遞增,輪胎市場增速應在7.5%左右,到2020年可達到12.65億條左右。
(本文由輪胎世界網整理,部分資料來自中國汽車質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