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材料產業相關動態引發市場關注。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提出推動新材料技術自主創新及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建議。
01新材料產業鏈圖譜 新材料產業是指以新材料及其相關產品和技術裝備為核心的產業,是我國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在新能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推動戰略性產業發展的關鍵。 火石創造產業數據通產業鏈圖譜顯示,新材料產業分為先進基礎材料(如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輕工材料、先進石化材料等)、關鍵戰略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半導體材料等)、前沿新材料(3D打印用材料、智能仿生與超材料、納米材料等)。 新材料產業鏈圖譜 來源: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 看熱門產業、找優質企業 02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的支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規劃文件。如《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等,明確提出將新材料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推進; 2024年實施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4年版)》,涵蓋299種新材料,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指引;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未來材料產業發展,包括推動先進基礎材料升級、關鍵戰略材料發展和前沿新材料創新應用;《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新材料產業采用綠色工藝和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 新材料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值由“十三五”末的5萬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7.6萬億元,年均增速約15%。2024年1—11月,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以上,202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10萬億元。 當前,我國正處于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隨著新型工業化的加速推進,新材料產業作為發展重點,發展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 03新材料產業投資熱門領域 近段時間,新材料領域的投資熱度顯著攀升,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的關注并開始進行布局。總體來看,2025年新材料產業的投資熱點集中在新能源、半導體、電子信息、生物醫用和前沿新材料等領域,這些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方向。 表:新材料產業熱門領域 注:根據熱門領域及市場需求整理,僅供參考,不作投資建議 此外,根據工信部報告顯示,我國新材料產業還有32%的關鍵材料處于空白狀態,需要進口關鍵新材料達52%,進口依賴度高,尤其是智能終端處理器、制造及檢測設備、高端專用芯片領域,進口依賴度分別達70%,95%,95%,存在巨大的國產化空間。“國產替代”將是未來幾年最重要的投資機會。 1季度新材料產業過億融資企業 來源: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 04潛在風險 當前,我國正處于戰略轉型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對新材料的戰略需求特別突出,這為新材料產業的大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國內企業在新材料領域的投資布局也在持續深化。長期來看,新材料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投資潛力,但也存在一定風險,需要結合政策、國際環境、技術以及市場等因素進行整體研判。 技術風險。一方面,新材料的研發和商業化周期通常長達10年以上,研發成本是軟件技術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同時,新材料產業技術更新迅速,企業需要不斷投入資源進行研發,以保持技術領先。另一方面,新材料產業化難度較大,從研發到實際應用存在“死亡之谷”,許多材料難以跨越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鴻溝。此外,部分企業存在“偽國產替代”陷阱,關鍵原材料和生產設備依賴進口,無法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 市場風險。新材料企業多處于產業鏈上游,市場需求反饋滯后。同時,新材料的商業應用往往依賴其他技術的成熟度,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部分領域產能過剩,可能導致價格競爭和利潤空間壓縮。新材料生產依賴多種原材料,其價格波動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利潤水平。 政策與國際環境風險。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政策支持,但政策調整可能影響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補貼政策的變動、環保要求的提高等,都可能對企業發展帶來挑戰。新材料產業的國際化程度高,國際貿易摩擦可能影響企業的出口和市場份額。企業需關注國際政策動態,提前布局以應對潛在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