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全國兩會時間” 開啟,5000 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委員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其中,新材料作為國家提升經濟、科技、國防和民生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成為兩會熱議焦點。新材料領域的創新突破,撬動著萬億級規模的大市場,在推動產業升級、助力 “雙碳” 目標實現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4 年 1 至 11 月,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 10% 以上,預計 2024 年全年將超過 8 萬億元,連續 14 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我國新材料產業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但在部分高端領域仍存在短板。當前我國新材料產業處于 “并跑” 躍升關鍵期,2025 年總產值預計將達 10 萬億規模。然而,在原創性和高端化能力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 一、代表建言,共促新材料產業發展 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代表指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的本質是創新鏈與價值鏈的深度耦合。既要攀登基礎研究的高峰,也要扎根產業的痛點。如某課題組開發的電子結構計算新程序,在國產超級計算機上實現大規模并行計算模擬,既取得科技創新成果,又推動了高性能計算產業發展。 新材料產業的創新生態優化,需要強化 “政產學研用” 協同,政府搭建共性技術平臺,高校聚焦原理突破,企業主導工程轉化。同時,要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創新成果精準對接產業需求,突破工況條件下的精準表征技術,解決真實化學過程的數據獲取難題。 攻克關鍵核心材料,培育領軍企業。面對當前時代背景,我國新材料行業應重點攻克應用中的關鍵核心 “卡點” 材料,兼顧前瞻性、未來性、基礎性材料研究。要重點培育大型領軍型企業,加強學界選題與業界的貼近性。爭取到 2050 年左右,讓我國在新材料領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引領未來產業格局。 二、新材料領域的多元突破與挑戰 氣凝膠:從航天到民用的跨界之旅。氣凝膠,作為全球最輕的固體材料,以其獨特的納米級多孔結構,在航天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如 “天問一號” 探測器及 “長征五號” 火箭均采用氣凝膠作為隔熱材料。如今,氣凝膠逐漸走進民用領域,在防寒服、建筑保溫、新能源汽車電池防護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例如,某蒸汽管網項目采用納米氣凝膠后,能耗降低 40%。 然而,氣凝膠產業也面臨著 “冰火兩重天” 的局面。一方面,其應用前景廣闊;另一方面,市場存在不良現象,部分企業利用概念炒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為此,應建立氣凝膠產品認證標準,加快自動化生產線建設,降低成本,推動其在更多領域規模化應用。某院士團隊研發的生物質基氣凝膠,可再生且油污吸附能力強,為環保領域帶來新方案。 可降解塑料:破解白色污染的綠色希望。自 “禁塑令” 實施五年以來,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迎來爆發式增長。蚌埠市建成年產 40 萬噸的聚乳酸生產線,其制品亮相 2022 年北京冬奧會。某科研團隊研發的聚氨酯材料,5 個月內降解 90%,機械性能提升 37%。但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產業面臨成本高、標準缺失、回收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為此,可將生物降解塑料納入碳交易市場,給予企業稅收優惠,建立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試點設立 “全生物降解垃圾專用箱” 并配套建設工業堆肥設施。2024 年我國生物降解塑料產量突破 40 萬噸,市場規模達 130 億元,預計到 2028 年有望突破 300 萬噸。 化工新材料:突破 “卡脖子” 的攻堅戰場。在化工新材料領域,科研人員全力攻關光刻膠、光甘草定等高端材料。如沈陽化工研究院研發的蠕變型高分子防水系統應用于港珠澳大橋。然而,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在高端聚烯烴、電子化學品等關鍵領域依賴進口,如某鋰電池隔膜材料進口依存度超 80%。 工信部大力推動 “化工新材料創新中心” 建設,2024 年我國化工新材料自給率已達 68%,較 2020 年提升 12 個百分點。應構建動態調整的新材料產業指導目錄,為先進工藝且超低排放的項目開辟環評綠色通道,加快創新進程。 稀土材料:從資源優勢邁向產業優勢。我國稀土儲量占全球 37%,但長期處于產業鏈低端,以原料出口為主。清遠市提出打造千億級稀土新材料集群,發展深加工產品,實現從 “原料出口” 到 “材料輸出” 的轉變。某企業研發的單晶銅導線導電率提升 15%,應用于 5G 基站建設;稀土永磁材料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機,降低 20% 能耗。 我國正加速稀土資源整合,構建一體化產業鏈,明確到 2027 年實現高端稀土材料自給率 100% 的目標,提升在全球稀土市場的話語權。 三、政策護航,構建新材料創新生態 兩會期間釋放出一系列政策信號,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 “首臺套、首批次新材料應用補貼” 政策,鼓勵企業采用新材料。科技部計劃設立專項基金,支持生物降解材料等領域研發。 國際上,德國安巴泰克公司的 “鐵基儲氫” 技術為我國提供了借鑒。國內企業紛紛布局,如某石化企業投資建設氣凝膠產業園,某紡織集團研發出氣凝膠 - 石墨烯復合纖維。工信部強調新材料產業要堅持 “科學 - 技術 - 工程” 一體化發展模式,推動實驗室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當氣凝膠在極端環境下保持超彈性,當生物基塑料在土壤中自然降解,當稀土材料助力航天探索,這些新材料領域的突破見證了我國科技創新實力和經濟轉型升級。隨著政策體系完善和創新生態形成,新材料產業必將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為實現 “雙碳” 目標、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基礎,引領 “中國智造” 邁向輝煌未來。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70684.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