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化工新材料領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突出、高端供應不足等關鍵問題,制約了產業高質量發展。在近日于天津舉辦的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的配套論壇——2023年化工新材料(天津)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針對這一短板提出了應對策略,即增強創新是“闖高端”的根本,同時給出聚氨酯、功能性膜、電子化學品這些具體領域的發展建議。
化工新材料:闖高端,增強創新是根本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新材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卜新平介紹說,“十三五”以來,化工新材料已經成為我國化學工業體系中市場需求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體系不斷健全。
“但當前,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也存在結構性矛盾突出,高端供應不足,關鍵原輔料及特種裝備存在瓶頸,產業鏈一體化程度不高,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此外,由于行業存在著創新人才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以及投資管理模式粗放等問題,也導致了行業創新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卜新平說。
卜新平表示,闖高端,增強創新才是根本。未來化工新材料產業應該在五方面下功夫。一是大力實施技術改造,重點提高裝置開工率和國內已有品種的質量;二是加大科研和產業化投入,圍繞國家重大工程、國計民生、高端市場的需求開展研究攻關,解決下游產業先進化工新材料安全供應的瓶頸問題;三是強化創新政策引導,為企業創造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優化進出口產品結構,維護公平貿易秩序;四是加強國際產能合作;五是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知識產權意識。
聚氨酯:謀轉型,綠色低碳是方向
對于聚氨酯這一化工新材料的重要領域,與會專家提出,我國聚氨酯行業應以低碳環保為抓手,不斷向產能高端化轉型。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秘書長呂國會指出,早在2016年,我國聚氨酯行業就進入了成熟期,原材料產能規模大、應用市場成熟、消費增速放緩。從產業現狀來看,異氰酸酯制造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配套設施齊全;聚氨酯助劑的研發、生產水平持續提升,產品出口持續增加,產能增長較快;多元醇生產技術和科研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差異化發展進程加快,高端產品不斷涌現,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逐漸縮小,產能投資活躍,產能過剩風險較大;裝備的制造水平有了較大提升,產品出口東南亞潛力較大。總體而言,聚氨酯行業智能化、標準化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未來,盡管行業將面對聚氨酯產能過剩、產品高端不足、貿易壁壘加深的挑戰,但同時也將迎來聚氨酯海外市場缺口、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趨勢的機遇。”呂國會指出,聚氨酯行業今后要重點向綠色低碳發展。一是聚氨酯原料制造過程中的工藝優化,包括提高收率、能量集成、降低“三廢”、循環經濟、降低碳排放等。二是生物基及可再生原料替代化石原料,如CO2基及生物基多元醇,質量平衡異氰酸酯等。三是發展綠色聚氨酯產品,替代發泡劑和有毒有害原料,實現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低VOC、低氣味。四是聚氨酯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即泡沫及彈性體的物理回收、化學回收。
功能性膜:補短板,提升“三率”是重點
對于廣泛用于水處理、新能源、氣體分離等領域的功能性膜的未來發展,與會專家給出的建議是需提升自給率、國產化率、國際市場參與率這“三率”。
中國膜工業協會理事長鄭根江指出,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膜產業國與應用國之一。2022年,我國膜產業產值721億元。但膜產業總體仍存在科技創新能力不夠,成果轉化環節薄弱;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化水平仍偏低;國產化率偏低,國際市場參與率不高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原始創新能力弱、系統性研究不足、平均產值不足、中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產業鏈發展不均衡、國產化率低、出口比例明顯偏低。
鄭根江對此的建議是,膜產業要加強原始創新,發展膜產業核心技術,突破制約瓶頸;高端引領、強鏈補鏈、實現膜產業水平的跨越;提高國產化率水平;加強國際合作;加強監管和引導,健全膜產業市場體系。
電子化學品:建生態,“橫縱”合力是關鍵
新能源和信息產業的發展讓電子化學品成為當前最炙手可熱的新材料領域。與會專家提出,我國電子化學品行業應推動上下游這一縱向、企業間這一橫向的技術協作和戰略合作,形成穩定的供應鏈生態。
卜新平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一大批電子化學品關鍵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實現產業化,其中包括電子級磷酸、電子級氫氟酸、電子級雙氧水。但短板依舊突出,特別是新一代動力鋰電池配套的高性能電子化學品的規模化,如高比能量高電壓正極材料,高容量硅基負極材料,摻雜涂覆及新型鋰電隔膜等。
半導體集成電路用化學品作為電子化學品的首要分支,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子化學品的產業發展趨勢。卜新平指出,在半導體集成電路領域,應優化提升可溶性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PPB級及PPT級高純試劑、5N級及以上級別高純金屬和電子氣體、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ED、IGBT等封裝材料和基板等。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韓秋燕建議電子化學品行業應加強生產與應用的合作,共同解決國產化替代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加強企業間聯合,化解單一企業規模小、研發能力弱、研發投入少等矛盾對產業提升的阻礙。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魯瑾表示,行業還應加大半導體集成電路用化學品的科技投入,加強關鍵設備和原輔材料配套,推動半導體集成電路用化學品產業鏈上下游形成戰略合作,加快建立完整、安全穩定的供應鏈生態,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