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紡絲法對環境污染較小,但存在成品機械性能差、耐高溫性能差等情況。未來伴隨生產方法不斷改進,PHA纖維產量及質量有望提升。
聚羥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基材料。聚羥基脂肪酸酯纖維又稱PHA纖維,指由藍藻、土壤細菌、轉基因植物等各種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基纖維。PHA纖維具有可降解、抗菌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氣體相隔性佳等特點,在醫用紡織品、包裝材料領域擁有廣闊應用前景。 PHA纖維原材料來源包括藍藻、土壤細菌、轉基因植物等各種微生物。以藍藻為例,藍藻又稱藍綠藻、黏藻,在淡水有機環境中會大量繁殖。我國為全球藍藻種類最豐富的國家,目前已在上海、云南、北京等地建成大型工業化藍藻生產基地,螺旋藻作為藍藻代表產品,在PHA纖維生產中應用較多。原材料種類豐富且分布范圍廣,為PHA纖維行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與海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PHA纖維行業起步較晚,研發及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目前,熔融紡絲法為PHA纖維主要生產方法,其生產流程包括原材料熔融擠出、混合、過濾、紡絲、冷卻等環節。熔融紡絲法對環境污染較小,但存在成品機械性能差、耐高溫性能差等情況。未來伴隨生產方法不斷改進,PHA纖維產量及質量有望提升。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聚羥基脂肪酸酯纖維(PHA纖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PHA纖維為醫用紡織品理想原材料。近年來,伴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醫用紡織品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2022年我國醫用紡織品需求量達到80萬噸,創造歷史新高。伴隨新冠疫情管控政策逐漸放開,加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醫用紡織品行業仍具有巨大發展空間。PHA纖維具有抗菌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市場需求帶動下,其應用前景將持續向好。
目前,受生產成本高、技術壁壘高等因素限制,我國PHA纖維市場滲透率較低,生產企業數量較少。北京微構工場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意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為我國PHA纖維市場主要參與者。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PHA纖維作為生物基纖維,具有抗菌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醫用紡織品領域擁有廣闊應用前景。PHA纖維行業技術壁壘較高,我國產品質量與海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未來隨著本土企業生產技術不斷突破,PHA纖維應用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擴展,其市場占比將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