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美國F-117戰機在海灣戰爭中一戰成名。據稱其承擔了戰爭中美國空軍攻擊目標總數的40%,總計出擊達1271次,無一受損。同年,F-117的原型機退役并收藏于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只是將飛機送往博物館之前,為了防止泄密事件發生,制造商洛克希德采用噴砂處理徹底剝除了覆蓋機身的吸波材料。
使用第一代隱身涂料的F-117戰斗機(左)和B-2轟炸機(右)
如今,用于F-117的耐腐蝕多晶羰基鐵吸波涂料早已被解密,隨著雷達技術進步,針對隱形飛機的吸波材料除了要求具備更寬的吸波頻率和更強的吸波能力,再就體現在輕薄和耐候性上。美國第五代戰機F-35的飛行時速、巡航能力,甚至雷達探測距離都不過和三代戰機相當,但是隱身能力卻得到大大提升,新型吸波材料自然功不可沒。引用洛克希德官方說法,新一代隱身涂料具有耐久性高、易維護的特點。據悉,片狀和微細化正是提升這種吸波材料效果的有效途徑,它又剛好是離子球磨機所擅長的。
等離子技術在粉體工業的應用已經有很多相關研究和成果。比如常見的等離子球形化技術已經成熟應用于3D打印金屬合金粉體制備中。但將其技術引入并成功嫁接到振動球磨機上,并且用于制備片狀粉體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等離子球磨機是將冷場放電等離子體引入到機械振動球磨中,利用近常壓下氣體在球磨罐中形成的高能量的非平衡等離子體和機械球磨的協同作用。在密封球磨罐體系內形成非熱等離子體作用下,物質分子容易轉化成原子態和激發態進行重新結合,促進粉末的組織細化、合金化、活性激活、化合反應及加速原位氣-固相反應等,能極大的提高球磨效率,顯著降低球磨污染,并形成獨特的結構而顯著提高材料的性能。
![]() (a)單純機械力作用下的片狀鋁粉表面;(b)機械力與電場協同作用下的鋁粉表面
繼而,等離子體產生的高能電子通過撞擊造成晶體的晶界滑移甚至位錯,在短時間球磨過程中表現出超高塑性(電致塑性效應),形成超細片狀結構。簡單介紹電致塑性效應就是,脈沖電流通過金屬材料時,產生大量的定向漂移的自由電子(電子風),漂移電子群頻繁地定向撞擊位錯,會對位錯段產生一個類似于外加應力的電子風力,促進位錯在其滑移面上的移動,并打開位錯纏結,使得已經加工硬化的金屬得以進一步塑性變形。同時,施加脈沖電流時電能、熱能和應力是被瞬時輸入到材料中,原子的隨機熱運動在脈沖電流瞬時沖擊力作用下獲得足夠的動能離開平衡位置,原子的擴散能力加強,位錯更容易滑移、攀移,從而提高了金屬的塑性。
氬氣等離子體球磨Al粉2h(左);氬氣等離子體球磨Al粉4h(右)
隨著對吸波材料研究的深入,開發出了碳系、鐵系、陶瓷以及導電聚合物、手性材料等多種體系的新材料,但應用需求方面對材料輕、薄、強的追求方向不會改變?;氐角拔慕榻B的美國戰機采用的第一代的羰基鐵吸波材料,其重量達涂層重量的50%以上,這不僅增加了戰機的負載,并且也導致成本高和耐候性差的結果。
除了上述作為軍事隱形用途,吸波材料已經廣泛應用于日常民用領域。比如作為OLED屏手機內必不可少零件之一的噪聲抑制片,也勢必追求越來越薄,且需不斷提高磁導率,抑制手機使用時電磁產生的噪聲。日本先進產品可以做到20微米,這首先就要求在源頭提升粉體制備水平。
綜上,等離子球磨機在吸波材料制備方面的優勢,相信一定能夠在通信電子和國防建設等領域取得更多成果。
作者:粉體圈-郜白、華南理工大學李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