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全球碳纖維產業來說,日本在碳纖維制造領域,無論是技術或是生產力皆領先于世界各國,因此像東麗集團(Toray)、東邦(Toho)、三菱(Mitsubishi)這前三大碳纖維供貨商皆為日本廠商,其中東麗的生產規模約占全球的33%,為全球最大的碳纖維供貨商,此外該公司也掌握最高強度以及最高模量碳纖維生產技術。東麗產品早期以小絲束的碳纖維產品為主,但2013年并購以生產大絲束的美商Zeltek后,產品線趨于完整,目前產品規格已成為同業產品之標準。該公司也與波音公司于2014年簽訂新的供應協議,在未來的十年內將獨家供應波音新型777X客機“TORAYCA Prepreg”碳纖維復合材料,訂單總值高達86億美元。該公司也積極擴大碳纖維產能,除了擴大位于韓國以及美國分公司產能外,2015年宣布墨西哥廠的產線擴大,意味著該公司除了以往以高價的航天碳纖維供應外,現階段更積極地開拓使用大絲束碳纖維為主的汽車市場。在汽車市場部分,東麗主要之策略為鞏固高架超跑市場后再以此為基礎進入一般汽車市場。
全球小絲束企業集中在日本
而東邦公司產品則以供應民航機所使用的高階碳纖維為主,在2015年碳纖供應市場占了8%,該公司著眼于汽車市場需求日益擴大,積極與美國通用公司(GM)合作參與熱塑性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的發展,并于2011年確立了制造量產車部件的1分鐘內成型技術,此外于2014年更宣布熱可塑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CFRP)“Sereebo”的汽車部件“進入量產的最終階段”。
三菱于2015宣布合并旗下的三菱麗陽(聚丙烯晴(PAN))及三菱樹脂(瀝青類)碳纖維業務,以順應未來日漸成長的汽車市場以及熱固化CFRP的市場,該公司認為未來汽車業之需求主要在歐洲的汽車廠商,其原因在于日益嚴格的燃放規定,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德國寶馬的純電動汽車“i3”主要的碳纖維供應廠商,同時該公司也積極投入熱可塑性CFRP之研發上。
除了上述廠商外,美國的Hexcel則以開發及制造航空用高強度碳纖維為主要產品,該公司也為空中巴士(Airbus) A350XWB以及波音787型客機的碳纖維供貨商,此公司為擴大產能,預計于2015年在法國設立新廠,并于2018年運轉,以供應日益龐大的市場需求(Hexcel, 2015)。而德國的SGL的產品以大絲束碳纖維產品為主,近來則與BMW及Volkswagen合作積極推動汽車相關業務。觀察這些廠商的發展后發現,目前碳纖維的產品已由早期運動類產品轉而進入汽車、能源、工業及建筑相關應用,而各廠產品皆積極投入擴廠以因應日益龐大的需求,其中汽車與工業所需使用之大絲束碳纖維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為此東麗在2013年對Zoltek并購動作,更是將原有只生產小紗束的產品擴展的更為全面,就2015年而言大紗束產品占當年碳纖維生產的27%,并持續增加中。
全球碳纖維產能前十企業(千噸)
目前全球碳纖維企業大致可分為三個梯隊:首先是兼具規模和技術優勢的企業,Toray、Toho 等為典型代表;其次是在特定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比如 SGL 在汽車領域,Cytec 在航空航天領域;再其次則是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比如 Formosa、Aksa、韓國曉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