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工學院張超副教授、呂志果教授在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 single-atom doped P-rich CoPn nanocluster@CoP with enhanced HER”(DOI: 10.1002/smll.202403170)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Small(IF=13.3)。化工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王海鵬為第一作者,張超副教授及呂志果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青島科技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
課題組通過碘單原子(ISA)摻雜磷化策略成功制備了新型ISA摻雜的富磷磷化鈷團簇@CoP基底的珊瑚管狀析氫催化劑(ISA-CoPn/CoP)。該催化劑首次將ISA和富P的CoPn納米團簇摻雜于磷化鈷基底中,ISA-CoPn/CoP表現出了優異的析氫性能,在0.5 M H2SO4溶液中表現出僅44和81 mV的低過電位,以驅動10和100 mA cm-2電流密度。此外,其Tafel斜率(41.2 mV·dec-1)也遠低于純CoP(84.4 mV·dec-1)。 經過研究,ISA-CoPn/CoP催化劑的優異性能可以歸因于ISA和富P的CoPn納米團簇在CoP基底中表現出的獨特協同效應。ISA和富P的CoPn納米團簇可以優化H在CoP體系中的吸附能,加速HER在CoP體系中的動力學過程。原位拉曼測試直接觀察到中間I-H鍵振動峰,表明ISA摻雜直接參與了H+還原的Volmer步驟。同時,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富P的CoPn納米團簇由于其接近于零的氫吸附能(-0.12eV)而成為優秀的H脫附中心,有助于Heyrovsky和Tafel步驟。本研究為ISA摻雜CoP基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我校高層次人才啟動基金的資助。 |